【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中国动漫在探索中崛起
  作者:记者 唐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01 | 点击数:3129
 

  “同时,我国动漫创作仍然缺乏职业编剧。”王九成说。与影视编剧不同,动漫编剧要用画面讲故事。如何从传统漫画向新动漫转变,用推、拉、摇、移、特写等影视语言和蒙太奇的手法讲好动漫故事,选择何种叙事方式引起更多观众注意,这些都是动漫人进行产业探索的关键。

  相较于编剧缺乏的问题,我国动漫题材选择受限,内容也常敷于表面。我国动漫作品常有老酒新瓶,甚至抄袭的现象,动漫题材的创新问题引人关注。“日本动漫题材广泛,涉及面多而广,且对人性的挖掘深刻。比如,《千与千寻》就是丢失和寻找的主题,情感主线也十分清晰。我国动漫作品在题材选择和内容的挖掘上,应把悠久文化和潮流信息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王九成说。

  在观众的定位问题上,应积极促成动漫作品的分级。日本动漫严格的划分源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满足了从儿童、少年、青年到成年,甚至少女等各个观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动漫不只是少年儿童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看动漫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动漫依然存在需求。”王九成说。

  除此之外,专业的动漫声优也较为稀缺。一些动漫作品用女性的声音代替小孩子的声音,模仿不到位则会失去童声稚嫩、无邪的感觉。而有一些动漫作品干脆选择明星担任配音演员,虽然保证了票房,但是否真的符合人物设定也未可知。

  中国动漫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看着动漫长大的他们自然成为了动漫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据《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统计,1990——2010年出生的人口为3.3亿人。2015年,我国核心“二次元”规模达到5939万人,“二次元”用户总人数近2.19亿,覆盖了62.9%的“90后”和“00后”。2016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2.7亿人。

  “如今动漫产业赶上了好时候,政府给予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不仅出台了《意见》,而且文化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同时,动漫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王九成说。

  除了依靠政策支持,动漫市场的导向作用也十分重要。在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应加强动漫市场的培育力度、增强动漫创作者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扩大动漫市场的消费人群。“不应过分强调政策和市场谁指导谁,想要引领市场文化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才能让老百姓发自内心掏腰包。”王九成说。

  动漫衍生品作为动漫产业的终极产品,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日本动漫收入中,70%来自于动漫衍生品;在我国,这个比率只为10%。国产动漫衍生品更多停留在对动漫形象的开发上,无论是玩偶还是模型。“如果将动漫人物、细节甚至情节融合到衍生品中,开发出例如饰物、优盘、打火机等多样式,且生活中需要的衍生品,或者开发与动漫紧密联系的游戏,那么,不仅受众群体会增加,国产动漫受欢迎程度也会提升。同时,动漫衍生品也会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如今,美国和日本也转而关注中国的动漫人和动漫技术,说明动漫人才和技术的培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未来的动漫产业发展中,应尊重动漫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完善动漫产业链,继续加强动漫技术的提升和动漫人才的培养。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借助国家动漫产业的东风,将动漫产业发展好。”王九成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6年10月1日第3版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刘玉珠]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下一条: ·华觉明:创新与振兴是必由之路
   相关链接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刘洋]文化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延长短链、联通断链、补全缺链
·[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Panas Karampampas]希腊财政紧缩政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Chiara Bortolotto]“允许商业化但不能过度商业化”:不同遗产理性带来的规范难题
·共建数字生态,探索产业创新|腾讯互娱数字生态伙伴大会圆满落幕·[周全明]乡村特色“美丽产业”发展与扶贫脱困融合路径研究
·[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
·[吴昉]近代都市商业氛围中的上海邑庙民间工艺研究·[刘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绣活(夏布绣)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李欣然]科幻动漫对神话的重铸·[蒋亭亭]梁山水浒人物传说传承与传播的影响因素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