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刘玉珠]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
  作者:刘玉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7 | 点击数:31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求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党中央赋予文物工作者的新要求、新任务,指明了新形势下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积极探索、扎实推进。

  一、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立足文物资源的实际状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既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有益经验,也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据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76.7万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50处。被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12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528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30个。全国以文物和各类遗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博物馆、纪念馆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国有文物藏品近5000万件(套)。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民间收藏,它们也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辉煌的历史、广袤的疆域、一体多元的文化造就了中国文物资源的鲜明特征。一是在时代与构成上,时代久远、自成体系;二是在总量与分布上,量大面广、分布不均;三是在种类与形态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与此相适应,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事业快速发展,保护文物的社会共识逐步形成,法律法规日渐完善,保护能力显著提高,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众对文物资源价值的认知仍有局限,文物工作还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强、基础工作薄弱、人员队伍不足、执法力量欠缺等明显短板,存在着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矛盾依然突出、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法人违法案件依然多发等突出问题,文物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要着眼于我国文物资源众多、保护任务繁重的实际,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普遍性与中国文物保护利用的特殊性相统一,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体制机制,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二、坚持把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既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守文物安全这一生命底线,也要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华文物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独有的精神标识、文化标识和自然标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物作为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基础资源、战略资源。保护人类文明成果,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并焕发新的光彩,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

  我们要坚持以保护为基础、为前提,加强考古研究,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和公布实施。加强濒危文物抢救保护与维修,简化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改善文物保存基本状况。加强长城保护,落实长城保护整体规划。加强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实施长征史迹、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提升工程。加强新型城镇化中的文物保护,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做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沿线地区的文物保护,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沿海重点海域及西沙群岛专项调查和水下考古,加强多国合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强馆藏文物保护,重视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预防性保护,推进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习近平: 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
下一条: ·中国动漫在探索中崛起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王晓葵]从“文物保护”到“遗产化”时代·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762处 山西等地入选文物较多
·让文物的光芒照进当代传承未来·[陈岗龙]论科学认识和合理利用草原文化资源
·国家文物局:《文物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全文·[陈勤建]都市更新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
·单霁翔:文化遗产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甘肃舟曲全县文化文物系统因灾受损严重
·玉树灾区文物损毁严重 《东仓大藏经》搬迁珍藏·复苏和沉睡哪个更利于文物保护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