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湖南省岳阳市政协召开“推进巴陵戏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彰显岳阳历史文化底蕴”专题协商会,提出要支持做好巴陵戏等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包括巴陵戏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近年来,岳阳市把“活态传承”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中之重,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传艺支持计划,并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在各市县区挂牌成立了多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让少年儿童与巴陵戏、岳州扇制作技艺等10多个非遗项目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巴陵戏被誉为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2014年4月,岳阳楼小学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合作,开设了巴陵戏表演普及班,学生们很感兴趣,踊跃报名。经过学校和研究院的挑选,40多名孩子凭借优秀的嗓音条件获得学习机会。普及班每逢周一和周三请巴陵戏传承人为孩子们上专业课,传授巴陵戏表演中的各种技巧。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院长魏传宝告诉记者:“截至今年上半年,普及班的学员已经超过60人,每周的课时也由原来的2课时增至3课时。”
黎佳冉是岳阳楼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巴陵戏表演普及班进行两年的系统学习后,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年6月岳阳楼小学举办的岳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进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黎佳冉作为学员代表表演了巴陵戏片段《一寸光阴一寸金》。她的扮相俊美、动作娴熟、演唱字正腔圆,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岳阳楼小学校长谢建华表示:“孩子们通过巴陵戏的学习,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也学会了合作、分享和创造。”
去年3月,岳阳市华容县非遗保护中心在该县新建乡团城小学试点,成立了省级非遗项目“华容夹叶点子”少儿传承队。据华容县文化馆馆长白赛宇介绍,这是湖南省非遗项目的首支少儿传承队。“现在华容的夹叶点子队伍虽然很多,但大多是老一辈艺人。”白赛宇说,“为了不让这一非遗项目失传,我们选择团城小学进行传承试点,挑选10名学生组建了少儿传承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教学,最快的两个月就可以学会演奏。”一年多来,这项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华容县多所小学纷纷响应文化馆的号召,组建少儿传承队。
今年3月27日,岳阳汨罗市全面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城关一小(屈原传说传承)、长乐中学和长乐中心小学(长乐抬阁故事会传承)、屈子祠中学(屈子祠祭典传承)、川山坪中学(川山毛笔制作技艺传承)5所学校被确定为该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一批在校青少年开始接受专业、系统的非遗传承培训。另外,岳阳临湘市在城区和乡镇选择5所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已惠及师生1500多人次。
通过开设校园非遗普及班、成立非遗少儿传承队等诸多形式,岳阳建起了一批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培养了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兴趣爱好,家长们的态度也从过去的不了解非遗,转变为支持孩子主动报名、积极参与非遗活动。
此外,岳阳市下发非遗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并建立非遗进校园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据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立夫介绍,为将非遗进校园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由岳阳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成立了非遗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部署、督促、落实非遗进校园的具体工作;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列入国家、省、市非遗传承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传承人年度考核与传承经费挂钩机制。
“岳阳市政府还从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中拿出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的形式,每年支持2至3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开展传承活动。岳阳市教育局每学期举办3次非遗进校园现场观摩公开课活动,组织专家现场点评,并将其列入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何立夫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8月12日第2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