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湖南岳阳: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作者:记者 张玲 通讯员 李谦 冯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15 | 点击数:3053
 

  8月10日,湖南省岳阳市政协召开“推进巴陵戏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彰显岳阳历史文化底蕴”专题协商会,提出要支持做好巴陵戏等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包括巴陵戏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近年来,岳阳市把“活态传承”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中之重,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传艺支持计划,并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在各市县区挂牌成立了多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让少年儿童与巴陵戏、岳州扇制作技艺等10多个非遗项目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巴陵戏被誉为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2014年4月,岳阳楼小学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合作,开设了巴陵戏表演普及班,学生们很感兴趣,踊跃报名。经过学校和研究院的挑选,40多名孩子凭借优秀的嗓音条件获得学习机会。普及班每逢周一和周三请巴陵戏传承人为孩子们上专业课,传授巴陵戏表演中的各种技巧。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院长魏传宝告诉记者:“截至今年上半年,普及班的学员已经超过60人,每周的课时也由原来的2课时增至3课时。”

  黎佳冉是岳阳楼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巴陵戏表演普及班进行两年的系统学习后,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年6月岳阳楼小学举办的岳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进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黎佳冉作为学员代表表演了巴陵戏片段《一寸光阴一寸金》。她的扮相俊美、动作娴熟、演唱字正腔圆,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岳阳楼小学校长谢建华表示:“孩子们通过巴陵戏的学习,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也学会了合作、分享和创造。”

  去年3月,岳阳市华容县非遗保护中心在该县新建乡团城小学试点,成立了省级非遗项目“华容夹叶点子”少儿传承队。据华容县文化馆馆长白赛宇介绍,这是湖南省非遗项目的首支少儿传承队。“现在华容的夹叶点子队伍虽然很多,但大多是老一辈艺人。”白赛宇说,“为了不让这一非遗项目失传,我们选择团城小学进行传承试点,挑选10名学生组建了少儿传承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教学,最快的两个月就可以学会演奏。”一年多来,这项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华容县多所小学纷纷响应文化馆的号召,组建少儿传承队。

  今年3月27日,岳阳汨罗市全面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城关一小(屈原传说传承)、长乐中学和长乐中心小学(长乐抬阁故事会传承)、屈子祠中学(屈子祠祭典传承)、川山坪中学(川山毛笔制作技艺传承)5所学校被确定为该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一批在校青少年开始接受专业、系统的非遗传承培训。另外,岳阳临湘市在城区和乡镇选择5所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已惠及师生1500多人次。

  通过开设校园非遗普及班、成立非遗少儿传承队等诸多形式,岳阳建起了一批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培养了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兴趣爱好,家长们的态度也从过去的不了解非遗,转变为支持孩子主动报名、积极参与非遗活动。

  此外,岳阳市下发非遗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并建立非遗进校园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据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立夫介绍,为将非遗进校园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由岳阳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成立了非遗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部署、督促、落实非遗进校园的具体工作;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列入国家、省、市非遗传承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传承人年度考核与传承经费挂钩机制。

  “岳阳市政府还从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中拿出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的形式,每年支持2至3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开展传承活动。岳阳市教育局每学期举办3次非遗进校园现场观摩公开课活动,组织专家现场点评,并将其列入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何立夫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8月12日第2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谢才华剪纸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下一条: ·[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相关链接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统夏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