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再相聚,格桑花开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青海果洛回访记
  作者:张晓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15 | 点击数:3142
 

  学员多杰在制作掐丝唐卡作品 闫学恒 摄

  传承人和老师深情拥抱

  学员夏若太和他制作的天珠包

  夏令营活动中果洛孩子们带来的舞蹈《赛马称王》

  “果洛之眼”

  学员作品

  7月的青藏高原生机盎然,格桑花开得更加鲜艳。一群人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地赶到青海果洛,为的是一次盼望已久的再相聚。

  6月25日,文化部向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57所高校发函,请他们利用暑期深入生源地和项目所在地,开展一轮全面深入的回访活动。自此,各院校师生纷纷背起行囊,踏上了研培回访的旅程。7月11日至15日,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青海民族大学的20余位教师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途经上千公里,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各地,走访了10余家企业、作坊,对培训的180名学员进行了意义深刻又难忘的回访。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8月10日第8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微评论:期待非遗与大学深度拥抱
下一条: ·民风民俗别随移民搬迁而消失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非遗传承人冉艺飞:传承古技艺助力脱贫攻坚
·[孙正国 熊浚]乡贤文化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多维谱系论·湟中堆绣传承人:坚持30载只为传承民族文化
·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当下是非遗最好的发展时期·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在京开幕·陈泳超:《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布大地图·非遗传承人衡阳张紫映与世长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