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花山岩画全景图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巨大卷轴在场地中央缓缓展开,最先出现在卷轴上的,是一组独特的人像,人像都双手上举,两脚下蹲。与众不同的姿态,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图案,就是来自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河畔的一座断岩山上所绘的岩画,也就是后来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左江花山岩画。左江花山岩画开始吸引世人的眼光。
充满谜团的左江花山岩画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岩壁上,共发现岩画点80多处,从战国到东汉,历时约700年。从下游溯流而上,岩画分布面积越来越集中,绘画风格越发成熟,距今年代也更近。
“除了岩画为何在东汉后消失,花山岩画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 广西崇左宁明县文管所所长朱秋平说,比如说具体是哪年画的、具体是骆越族的哪一个部落画的、有些山崖是负倾角,他们是怎么上去画的?“此处最有代表性的花山岩画,山崖没有裂隙、没有石缝,够的住也爬不上去;从上面吊绳子的话,也靠不近崖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搭架子,但在2000多年前,这个架子怎么搭?”他说。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崇左市,凡被称为“花山”的,崖壁上均绘有岩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岩画点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从上游的宁明县珠山岩画开始,至下游的江州区万人洞山岩画,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共包含了89个岩画点、8000余个图像,其中最大的一尊人像高达3.58米,沿江分布总长度105千米。它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在所有左江花山岩画点当中,宁明县花山岩画因其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而成为典型代表。
通过综合岩画与器物对比法、科技测年两种方法进行岩画绘制年代研究,左江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为东周至汉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左江花山岩画广泛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崖壁上。壮族先民骆越人对岩画点的选取有一套非常统一的系统和标准,具体体现在对岩画点与河流的位置关系、作画高度、崖壁材质、画面方向等选取的高度一致性。岩画点大多位于江河的拐弯处,面向来水的高大峭壁上,画面大多距水面15米至100米,最高130米,对面往往有开阔的台地,可能是用于祭祀活动。”朱秋平告诉记者。
骆越先民生活场景的重要实证
左江花山岩画画面内容丰富,图像以人像为主,所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多有原始宗教的意义,是群体性祭祀场景的真实记录。“高度格式化了的人物动作形态和画面的格局表明,画面所表现的不是即兴舞蹈,而是一种受着某种观念强烈制约的形式固定化了的集体舞蹈,是当时人们举行原始宗教祭祀时集体歌舞的场面。”朱秋平说。
岩画历经2000余年却色彩依旧绚烂如初。广西申遗办专家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蓝日勇告诉记者,岩画的主要成分是赤铁矿,并以含有草酸钙的植物汁液为黏合剂。在岩画层的上面,还覆着一层草酸钙的膜,这个膜和颜料结合起来,硬度比岩石的硬度还要高,所以它能保持几千年颜色不褪。
专家表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基于独特的景观构建方式和图像表达系统,生动地描绘了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约700年间,聚居于左江沿岸的骆越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面貌,以及该区域由舞蹈祭祀仪式、岩画绘制活动彼此交融而形成的极其繁荣、富有活力的祭祀传统。此外,左江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形象及其相关画面内容是对中国南方历史悠久、至今盛行不衰的铜鼓文化的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记录。铜鼓是流行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长达2000余年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铜鼓不是一般的乐器,具有厚重的神器礼器和权力重器的色彩。花山岩画中关于铜鼓的图像详细记载了当时骆越人使用铜鼓的场景,是研究铜鼓乃至我国南方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实现两个“零的突破”
为保护好花山岩画,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先后出台相关保护法规和条例。2004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文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厅、环境保护局、旅游局、林业局6部门《关于宁明花山岩画区域环境保护意见的通知》;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施行;2014年5月8日,崇左市出台《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保护管理办法》,对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花山申遗工作起步于2003年,最初由宁明县单独申报,2004年11月列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置的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备选清单。2006年,宁明花山岩画首次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0年,崇左市重新选取了宁明、龙州两县境内沿江的25个岩画点捆绑申报。2012年11月,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项目名称再次列入国家文物局更新后的预备名单。2014年,为了更好体现左江花山岩画真实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崇左市再次调整遗产申报范围,选取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4县(区)境内沿江遗存内容丰富、分布密集、具有代表性的38个岩画点,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项目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3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通过了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等单位7位专家的初审,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迈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一步。2015年1月,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讨论通过,“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确认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目前全世界有30处岩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作为岩画遗产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却榜上无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实现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上零的突破,也填补了中国世界遗产在岩画方面的一项空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顾航对记者表示,申遗成功后,文物部门将与发改、旅游等部门通力合作,合理规划,继续统筹协调做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等相关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7月18日第7版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