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旧体文学研究有待进一步开拓
——明清民国歌谣与民国旧体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
  作者:记者吴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0 | 点击数:2296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7月4-5日,明清民国歌谣与民国旧体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明清民国歌谣研究,民国旧体文学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史研究,民国旧体文学批评和民国新旧文学比较等议题展开研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告诉记者,由于民国旧体文学文体属于传统文学,但其所处的时段却是现当代,所以以往多处于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两不管的状态。近年来,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呈现出两边都争相介入的状态。

  “民国旧体文学就好比一片原始森林,它不仅有古文学的延续,还有新文学的印迹,有待相关研究学者进一步开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辛华。为此,曹辛华等人已经开启了民国旧体文学的文献整理工作,现已完成 《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续编》,填补了民国诗词学史研究的空白,并着手建立“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的数据库。

  “文献整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却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彭玉平强调,民国旧体文学兼具维护传统和追求创新两种特质,这意味着它具有很大的张力,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未来民国旧体文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民国诗词创作,民国文学社团,民国诗史、词史、戏曲史以及民国诗论、曲论和散文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曹辛华则认为,就当前的研究态势来论,编纂民国旧体文学大系当是首要问题。民国旧体文学大系属于民国文学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民国旧体文学是民国时期新文学的同时、共生的 “兄弟”,是民国新文学史的重要参照“系”,与民国新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国旧体文学大系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的一部分,也是近代文学大系的延续。编纂此“大系”,有利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多个学科的良性发展,对全面认识民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则表示,民国旧体文学与以往旧体文学最大的差异就是吸收了西方的元素,所以在研究民国旧体文学时,一方面要重视其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它与西方文学的关系,探究其与中国传统文学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民谣作为文学领域重要的研究题材,也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表示,民间歌谣是流传于乡村街巷、千家万户的民众口头、真情真声的艺术作品。中国是一个歌谣大国,但是,有关歌谣的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整理和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的研究,乃至中国优秀歌谣传承体系的建构,至今尚有许多缺憾乃至空白。

  陈书录强调,一方面应坚持以文学为本位的歌谣研究,另一方面还应该将歌谣与文献学、音乐、语言学、美学、民俗学、地理学、生态学、宗教学、传播学等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民间歌谣的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歌谣学”奠定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而建立中国历代民间歌谣的传承系统,弘扬中国民间歌谣的优秀传统。

  《文学评论》杂志编委张国星表示,在民国旧体文学研究中,要抓住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向,注重审美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统一,以大胸襟、大气魄,突破中国文学“诗文正宗”的心态,关注民国戏曲、民间歌谣等多方面的研究。

  来自日本立命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学者参会 本网记者吴楠/摄

  据悉,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词学研究中心、民国旧体文学文化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胡韵琴学术基金、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中国近代文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联合协办。来自日本立命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位学者参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07月08日 16:3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慈溪举行
下一条: ·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
·[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姚春敏]明清以降乐户族群在地化过程探微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