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世遗达48处 专家称更应关注世遗背后人文历史价值
中国网7月7日讯(记者 张艳玲)随着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达48处,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51处。对此,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对待世界遗产,我们不能狭隘地仅看其旅游价值,还要看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其保护,不能仅保护建筑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人的智慧和人文情感等非物质因素。
申遗意义
土司遗址是人类史上的文化式样和文化创造
此次联合申遗的“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其中,老司城遗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
湖南湘西州副州长李平介绍,老司城具有十分重要的见证价值,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并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
“它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是中国西南地区土司管理制度的特殊见证。”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中国土司遗址。
刘魁立曾经去过永顺老司城遗址,对于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老司城遗址印象深刻。他说,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意义重大。通过申遗,世人能认识到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进而关注其发展历史。土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防安定、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会告诉世人,人类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段过程,这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来讲,它是一个文化式样,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刘魁立告诉中国网记者。
刘魁立说,土司遗址申遗,让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有所认识、有所尊重。土司制度下的一些文化成就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历史,同时还会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让大家在建设民族文化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增加自豪感,让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奋发图强、步伐更稳。
世遗盘点
中国世遗总数28年来达48处 位列世界第二
记者发现,中国从1987年开始申遗,中国最早的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北京故宫、山东泰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从1987年到2015年,28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处,位列世界第二。分别为: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新疆天山,澄江化石遗址,元上都遗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国丹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山西五台山,江西三清山,福建土楼,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中国南方喀斯特,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澳门历史城区”,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云南“三江并流”,大同云冈石窟,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安徽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重庆大足石刻,福建武夷山,北京颐和园、天坛,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安徽黄山,山东泰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如何对待世遗
既要开发更要保护 不能太任性
世界遗产在商业开发上,大多数地方都不遗余力,但在保护工作上,有些地方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过度开发、保护不够的局面。有专家表示,申报世界遗产,从一开始就要摆正心态,着眼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对于宝贵的世界遗产,既要开发,更要保护。发展旅游业,挖掘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都不能损害保护这个首要目的。
中国大陆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不少遗迹都存在过度开发问题。一些地方将历史建筑改造成豪华酒店,为收取门票不限游客数量,打着文物保护幌子,实际算的是经济账。那么,中国应如何对待48处世界遗产呢?对此,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明确表示,对于中国,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履行保护责任的新起点。他强调,中国申遗是为了保护,对待文化遗产,“中国官员要存有敬畏之心,不能太‘任性’,重申报、轻保护的做法绝不可取。”
专家观点
不能狭隘地看其旅游价值 要保护其背后的人文情感等因素
刘魁立认为,对待世界遗产,一定要关注它的历史真实性和重大的社会意义,不能狭隘孤立地对待它。仅从旅游的角度过度开发文化遗产是一种短视,小看了它真正的内涵。仅照顾游客需求,文化遗产必然出现广告化、商业化、庸俗化倾向,其历史本来面貌必然会遭到破坏。
刘魁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有所担忧。他说,比如各地对传统村落虽有关注,但保护力度和保护范围还不够。部分传统村落因资本介入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他认为,不但要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更要关注村落中村民的生活状况。
“对于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我们不能光保护建筑本身,同时也要关注遗产背后的非物质的因素,比如建筑设计、技术、人的智慧和人文背景、情感因素等。”刘魁立反对某些地方政府打着所谓“保护”的旗号,拆除古建筑,改建“仿古一条街”的做法。他说,仿古建筑就像一座有价值的古代建筑的模型,它的文化底蕴及人文情感关怀等因素都被抹杀了。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5-07-07 16:33:50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