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网讯】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6届学术大会暨桑普勒·东德布院士诞辰70周年纪念会2015年7月20日至21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这次会议由蒙古国科学院和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联合主办,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蒙古分会承办。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间信仰与自然文化生态问题”。同时对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已故创会学者、副会长、蒙古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民俗学者桑普勒·东德布诞辰70周年举行纪念。来自蒙古国、中国、韩国的40多位学者与会。会议由蒙古科学院副院长道尔吉主持,蒙古国国会议员巴图胡、蒙古科学院院长伯·恩和图布欣到会致辞。开幕式后,伯·恩和图布欣、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勒·宝力道分别作了《文化生态与生态方面的民间知识》、《宗族祖先信仰与瑞安活字印刷术存留考察》、《桑普勒·东德布院士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优秀组织者》的主题讲演。会议开幕式上,鉴于中国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在蒙古国民俗及民间文化研究和中蒙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蒙古科学院授予敖其教授“忽必烈汗”金质奖章和证书,这是蒙古科学院最高奖赏。
随后用一天半的时间就“自然生态与民俗”话题分两个会场进行小组交流。萧放的《中国传统生态保护民俗述论》,刘晔媛的《泛神灵的信仰与自然保护的自觉——重新认识自然崇拜的积极意义》,敖其的《再读哈·桑普勒东德布院士<牧民习俗传承>》,韩国张正龙的《韩国自然物移动传说考察》,田英淑的《韩国黄岛BUNG旗起源研究》、韩相福的《韩国Koreodo岛信仰与民俗》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述民间信仰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特别是蒙古国学者提供的论文,多角度介绍了游牧民族创造的许多民间信仰与文化生态保护方面的观念和知识。如格·策仁罕达的《蒙古族游牧文化与地区特点》、德·普尔布扎布的《保护草原的原始民俗传承》、德·恩和琪琪格的《水——生命之源》、乌·额尔登图雅的《祭敖包与自然生态保护》、勒·阿拉腾吉雅的《马乳祭祀经卷研究》以及阿·朋斯格的《论古代蒙古人保护草场的传统民俗》等。使与会学者对游牧文化与信仰的关系有了进一步了解。东方文化的特色自古以来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特色。人是文化的载体,信仰则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文化生态时不我待,是这次与会学者取得的共识。21日上午,在四个专题的大会汇报总结之后,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会议闭幕式。
会议结束后各国与会学者齐聚土伦河畔国家公园,享受自然美景,恩和图布欣院长以古老的石烹法烤制的羊肉盛宴,招待各国学者。在蒙古长调歌手悠扬的歌声中,大家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此时,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陶立璠会长宣布了一则好消息:2016年是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下一届纪念学术大会将在香港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宗教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欢迎各国学者踊跃参加。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2015-7-24 21:38:40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