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济南1月17日电 (记者 张清俐)1月17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民俗运用与当代社会发展论坛”暨《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介绍说,该报告基于对2013年民俗文化年度发展态势的观察与理解,将“多主体的民俗运用”作为2013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界别特征。据对2013年中国民俗文化现象的调查发现:在当代城镇化进程中,民众注重传承与活用民俗传统,调适社区生活,体现出主动建构自身生活世界的文化传承与创造精神;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促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与民俗文化的自发发展形成互动态势,相辅相成;民俗的产业化功能回归常态,其文化生态功能受到空前重视;而如何将民俗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济世致用,助推社会发展,仍有待强化。
报告建议,未来政府应探索当今“礼俗互动”的有效模式,优化社会治理方案;在当下城镇化进程中,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传统节日文化,优化城乡社区建设;灵活运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区域共享机制与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1日第69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