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民间文艺:现代化进程中展现风姿
  作者:刘德伟 刘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8 | 点击数:2050
 


  6月1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之际,凝结着民间文艺工作者心血智慧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共90卷本(国家卷)全部出版,全方位体现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聚集了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研究家、翻译家、教育家、出版家、表演艺术家和工艺家,成立6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协和我国民间文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民间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丰富着艺术的创造与发展,除台湾省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民间文艺家协会,目前有全国会员8000多人。

  我国各级民协通过坚持“两为”、“双百”方针,组织团结广大民间文艺家与民间文艺工作者,举办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展演、评比与艺术交流活动,展现时代风貌和改革精神,丰富当代群众文化活动,扩大了民间文艺的影响,满足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协会组织的多次普查中,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民间文艺家。

  1984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共同发起,中国民协负责实施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成果收获最多、经历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文学抢救项目。仅1985年至1987年,就动员了上百万人次普查,共搜集民间故事187万篇,歌谣748万条,编印资料本4000余种。三个集成以省为单位分别立卷,三套共90个省卷本(国家卷),合计约1.5亿字。这项工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普查、编纂、出版任务。

  1989年以来,中国民协连续举办了7届“山花奖”民间文艺评比活动。近年来,随着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次数和经验的增加,协会更加注重打造活动品牌,拓宽民间文艺展现平台,不断提升民间文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大型活动展演、“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品牌活动,集中检阅了民间文艺改革创新的新成果、新水平,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贫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的精神,2002年,中国民协倡导发起和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了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并在恢复传统节日文化、参与人文奥运、建立国家文化遗产日、确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传承人名录、加快民间文化立法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该抢救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典范。该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说,“这也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田野普查。只有在与民族文化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时候,才找到我们的价值——专业的高度与深度。”

  抢救工程带动了全社会形成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积极策应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立项与实施,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抢救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民协是最好的合作伙伴,称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典范。

  在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民协表彰了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过程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授予33个集体“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17名个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318名个人“中国民引司文学集成贡献奖”荣誉称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是全国各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文艺学术团体。致力于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协会历任主席有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冯元蔚、冯骥才。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07月27日 11: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凸显市场运作
下一条: ·除夕是否放假网上征求民意
   相关链接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
·[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
·[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