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要重视采纳当地民众的意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她指出,保护区内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保护区的文化形态。对本地文化了解最清楚的是民众,要让他们参与保护区规划的制定过程,充分尊重其意见。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近年来我国在非遗保护工作上的一项创举,是把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个体项目保护推进到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举措。”文化部非遗司司长李雄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他表示,文化部于2010年下发《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保护区建设的不断开展,《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建设原则仍然可行,但操作性不强也是一大缺憾。如何做好工作原则的最后落实,是目前保护区建设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另外,保护区如何保护原居民生活形态也是项值得关注的问题。“非遗保护应见人、见物、见生活,处理好人、技、艺、物与社区、村落及原居民生活方式三者间的关系,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要求。”李雄说,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应禁止将名镇、名村、老街的原居民整体迁出的做法,要把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护下来。他透露,近期文化部非遗司正回顾、梳理“十二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并研究“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在总结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决定暂停审批设立新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迎来“又一春”
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于2010年举办,并被确定永久落户山东。在各地非遗争奇斗艳的舞台上,东道主能拿出什么样的底气承办?山东交出了这样的答卷:截至今年10月,山东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3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已评审省级非遗名录3批,累计555项;古琴艺术、中国剪纸、皮影戏等8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介绍,为推进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工作,山东在全国率先下发《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考核复评管理办法》,制定了考核内容、奖惩机制。2012年至2013年,山东连续两年实施“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程,截至目前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已收徒1.239万名。在推进整体性保护过程中,山东除做好潍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外,还先后命名公布8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一系列举措使非遗这一文化“活化石”在齐鲁大地迎来“又一春”。经过近4年的努力,山东省内非遗集中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有关部门共搜集各类非遗线索101万条,整理各项非遗项目4万余项。泰山皮影戏等百余个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200余个项目新建或恢复了传习所。
第三届中国非博会期间,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近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有3个着眼点。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对非遗项目进行完整、系统、整体性的保护;二是对个体特征明显的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三是探索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一方面保持项目原生态,另一方面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适应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口味。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10-17 01:09:31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