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
——山西民间人士热心戏曲保护传承
  作者:记者 杨渊 王焕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7 | 点击数:3822
 


  本报讯 (驻山西记者 杨渊 王焕伟)8月30日,来自山西太原、忻州、晋中、吕梁等地的民间戏曲保护代表就他们在搜集古戏台资料剧本、收藏并刻印出版濒临失传的剧本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山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的专家在太原座谈交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戏曲艺术的根在民间、土壤在民间、生命在民间。保护戏曲,不仅要依靠专业戏曲工作者,同时也要依靠广大民间戏曲爱好者,保护戏曲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新花。

  此次座谈会由山西省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影响评价中心、山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山西省戏剧研究会主办,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协办。参会的民间戏曲保护代表有农民、工人、打工者、退休干部等,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30多岁,皆为山西省戏友戏迷中有一定成就的代表。会后,大家一同观赏了新排孝义皮影戏《药会图》以及张建安表演的孝义木偶变脸绝技。

  “山西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宝贵的财富,许多剧种再不保护就有消失的危险。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党和政府、专家学者的职责,全社会、民间同样有此责任。今天,作为戏友戏迷代表,他们对山西戏曲怀有深厚感情,在保护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戏曲的守护神。”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士星说。

  历时7年搜集整理古戏台资料、已出版《平遥古戏台》等书的郝汝春介绍说:“平遥境内已毀和现存的古戏台有360余座,仅平遥古城中就有10多座古戏台,而段村一个村落古戏台就多达6座。可以说,平遥历史上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台,有台必唱戏。”

  段兴旺收藏有关戏曲的图片5000多张,足迹涉及晋冀陕蒙、京沪及台湾等地。他多次赴河北井陉等地调查晋剧大师丁果仙幼年时的材料,终于解开诸多谜团。“大师生前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生日以及父母是谁,至死也没有找到,而我都探访清楚了。”段兴旺激动地说。座谈会上,他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大师从出生到被卖到山西学戏的经历。

  83岁的太原退休工人马春美坚持搜集剧本,自己买蜡纸刻印剧本500多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及业余票友,不少剧本是久未上演、濒临失传的剧目,十分珍贵。

  忻州的农民剧作家李文德,去年有两部剧本参加山西省“杏花奖”评比演出,其《野史魂》将金元之交一代文坛宗师元好问立诸舞台,《救孤壮歌》还将被拍摄成院线电影戏曲艺术片。

  今年79岁、来自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的王银娃,一生酷爱晋剧艺术,8岁起学唱秧歌和晋剧,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票友。他尊师如父,斥资为8位师父树碑立传。“至今,我仍是学而不厌。”在座谈会现场,讲起他与恩师的故事,老人声如洪钟,连说带唱,引来掌声阵阵。

  祁县中学教师李谦光,近年出版了专著《山西中路梆子音乐集》、《晋剧宗师郭少仙》。81岁高龄的王付全老人,用7年时间,收集30多个濒临失传的戏剧剧本,出版了《晋西北优秀民间戏剧集》。

  1978年出生的王培宾,不仅收集各种戏曲资料,还注册戏曲视频网站,开办戏剧网论坛,是一位业余戏剧研究专家。“建议利用现在先进的录音录像设备,对山西戏曲进行动态保护,建立相关数据库,举办戏曲进校园、社区普及活动,整理山西县级剧团史料,让民众广泛了解戏曲文化。”王培宾说。

  古典戏剧史论家、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麻国钧听了民间戏曲爱好者的发言后感慨地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大踏步向前走,中国不少地方剧种相继消亡,令人无奈。然而,今天当我看到山西戏曲保护的民间力量,感觉到中国戏曲艺术大有希望。山西确实是个戏窝子,山西人太爱戏了。我回学校上课时,一定要给学生讲讲你们的故事。”

  山西省戏剧研究会会长赵凤翔说:“戏曲的根儿在民间,星星之火足可以燎原。”戏曲专家曲润海老先生还为山西戏曲民间保护代表分别送上一幅墨宝,上书“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年09月03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
下一条: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
   相关链接
·[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强妍]非遗视角下山西兴县道情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
·[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