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乔建萍:传统村落 文化之根
  作者:乔建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5 | 点击数:3706
 


  眼下,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热议的话题,庆幸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已发起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行动。在此行动中,中宁县洪岗子乡石泉村、余丁乡石空村;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南长滩村、北长滩村;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城关镇红崖子村这6个村落出现在了宁夏首批“传统村落”上报的名单当中。这些村落的整体现状、入选理由目前村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对其实施保护,是我们更为关切的话题。 

  村落消失,脚步太匆匆

  2012年10月25日,站在古老的水车下,67岁的香山乡北长滩村村民高勇,满怀情感地看着他亲手制作的水车将滔滔的黄河水高高扬起,然后流进村里的庄稼地里。最近,高勇的腰疾犯得严重,在城里工作的儿女几次建议他搬到城里居住。但老高执意要留下来,他说他舍不得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北长滩村。

  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北长滩村,一直静卧在黄河边。因为偏僻,交通不便,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都已搬离,村里只剩下老人留守。老高很担忧,随着自己年事渐高,终有一天不得不离开生他养他的北长滩村。北长滩村是此次宁夏报送的传统村落之一。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基因,是许多人儿时的家园。人口急剧减少、日渐破败的北长滩村如果不加以及时保护,随着这一代老人的逝去,也将走向消亡的命运。据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济发展、家庭组织关系瓦解、城镇化、移民、传统观念变革等因素,导致我区诸多村庄快速进入衰退阶段。据了解,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们还无法统计出宁夏近20年或10年来,逐步消失的村落的数字。仅从记者于2010-2011年间,因民间非遗对西海固地区移民采访亲历来看,同心县马高庄乡马高庄村、彭阳县孟塬乡高岔村、冯庄乡小园子村等,都随着村民外出打工、搬迁而消亡。宁夏传统村落消失的脚步“匆匆,太匆匆”。

  西沟村是西吉县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没有文字村史,据村民口口相传,村史至少500年。在这处偏僻落后的村落里,还保留着不少清朝末年的民居,几乎每家都有那么几件祖上传下来的古董家具,村里还有不少老人会打制清朝风格的家具。由于此处水土资源匮乏、生存条件严酷、交通闭塞等原因,2011年9月,作为“十二五”期间首批生态移民,西沟村全体村民已告别世世代代居住的村落,告别故土,搬迁至平罗县红崖子乡。百年历史的西沟村,如今只是一座没有灵魂的村落。

  保的是村落,护的是历史

  如果你不了解中宁县余丁乡石空村的历史,会很自然地质疑有关部门报送其为传统村落的权威性。和宁夏许多村庄留给人的固有印象一样,这个村落的建筑70%以上被崭新的砖瓦房取代,村落里无序地堆放着杂物乱草。这样的村落在宁夏随处可见。    

  而事实上,明史中频频记载的“石空古渡”、“石空灯火”、“石空舞龙”、“炭山古道”皆和该村有关,至今村里还保留着不少古迹和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石空村之所以能入选传统村落,恰恰就是由于它存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的界定,应有比较好的历史建筑,选址、格局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村落里不少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已经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了保护更多的传统村落,国家有关部门还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应针对调查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有:传统建筑风貌是否完整;选址和格局是否保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活态传承。从界定中,我们不难注意到,历史遗留成为传统村落的主要依据。“保护这些村落的意义就是为我们的历史留下记忆。”隆德县城建局副局长毛国秀说。

  石泉村入围这次保护名录,是因村里的一处始建于1939年的中国伊斯兰遗迹;南、北长滩村则因其形成于清朝年间;从梁堡村的堡子建制和砖石上看,有人推断它的村史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红崖子村因为距城较近,村里历史遗迹较少,从村里立着的一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先遣队团部”遗址看,该村历史至少也超过80年。    

  有了这些历史的沉淀,上述村落才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核、乡土风俗、生活方式。村落要保护的恰恰就是这些文化遗产。   

  保得住,也要活起来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工程,有专家指出,有效保护必须在保得住的同时,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少地方部门的保护思路都还仅仅停留在旅游经济的开发模式上。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村子里还完好保存着一个完整的古堡子,堡子居住着十几户人家,民居保持着浓郁的隆德民居风格。村里的老人擅长编制竹编器物、吼秦腔、唱眉户剧,剪纸刺绣更是家家妇女信手拈来的活计。对于这样的村子如何保护,该村村长梁牛娃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看能不能开发旅游啊,把堡子里的人迁出来,改造成客栈,让我们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也进堡子里来,为游客表演,就像银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那样。”    

  但这样的保护传统村落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从来都引起不少争议。正如有关专家所言,“事实上,一些被当做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的村子,不少已被弄得面目全非。因为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不可避免要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这就极易可能使文化被肢解。而这样的村落只是一个‘文化空巢’,没有灵魂的村落,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生命。”    

  对此观点,也有人提出质疑,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为什么一定要让生活在传统村落里的人依旧苦哈哈地过日子?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此作出回应,保护传统村落与当地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并不矛盾。他认为,许多国外的古建筑都保护得很好,法国、意大利很多古老的房子、老城里面的设施都很先进,厨房、卫生间都很现代化。“所以这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去研究、去摸索,一方面要保护,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所幸的是,目前全国已经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程”,首先做的就是对传统村落进行盘点,只有了解家底后才能根据不同的特点,实施一对一的保护方案。保护传统村落是个庞大的工程,十年八年都做不完,但它就像传递火炬一样,一定要把前辈传下来的精华小心翼翼地传给下一代。这是每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8月1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德龙:祭月风俗慢慢淡出生活
下一条: ·P. Sanchez:为何营销部门需要企业民俗学家
   相关链接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喜根]“空心村”呼唤“文化商人”·[王翠玲]劳动的晾晒与展演的“晒秋”:篁岭村生活节奏变迁的考察
·[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
·[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江苏率先对传统村落立法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