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作者:记者 郭婕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7 | 点击数:4496
 


   央广网厦门9月6日消息(记者 郭婕妤)今天晚上,厦门大学举行“中秋文化论坛”。论坛以“中秋团圆夜,两岸共此时” 为主题,邀请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著名学者彭一万,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等三位两岸教专家对中秋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

  在论坛上,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著名学者彭一万提出,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统中秋节不仅有着吃月饼、观潮、燃灯、玩兔儿爷等习俗,更被赋予家人团圆、友人欢聚的深刻内涵。彭教授特别提到,风靡闽南的博饼习俗其实起源于江南。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认为,在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酝酿了不同的中秋习俗。与古人吟诗赏月不同,新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表达中秋思念。比如,男不拜月这一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语境下也发生了改变。

  在谈到海峡两岸的中秋习俗有何不同时,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徐泓举例说,台湾除了保留着传统的中秋节拜土地公、拜月娘等习惯外,更推出了“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烤肉新习俗,中秋博饼近几年又在台湾南部重新兴起。徐泓说,在品尝月饼方面,台湾更注重清单可口,少油。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秋文化论坛具有多元视角,希望通过高端学术论坛形式,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老师、学者,在演讲与讨论中分别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切入,挖掘出中秋佳节的文学底蕴,解读中秋节日的演变轨迹,探讨两岸中秋民俗的大同小异。

  他们认为,本次论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论坛注重学术活动的交互性和参与度,在探讨传统文化精髓与内涵的同时,引入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师生集体思考,共同讨论;在加强学术氛围的基础上,用传统文化连接两岸,共同欢度中秋佳节。

  据介绍,此次中秋文化论坛属于厦门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论坛之一,该系列论坛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采用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对话的形式,从不同学科角度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内涵,从而丰富青年学子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其视野,使其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肃正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节俗的重视与热爱。

  中秋文化论坛是继清明论坛、端午论坛之后的第三场论坛活动。此后,人文学院将继续推出重阳文化论坛等。在论坛机制成熟的基础上,扩大受众范围,联合两岸高校,举办海峡两岸传统节日系列高端论坛,邀请两岸三地、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进行对话,从而巩固并加强两岸三地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标杆,加强文化凝聚力,提高文化向心力。

  (原标题: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4年09月07日11:4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举办 聚议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
下一条: ·首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2014·北京):会议议程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