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项江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的“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60年研讨会”3月8日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郎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副所长汤晓青,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贺嘉、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向云驹等来自民间文化、民俗学、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参会。
与会学者围绕刘锡诚的学术历程、学术著述、理论观点和治学精神等方面展开探讨。与会学者指出,刘锡诚的学术经历贯穿民间文艺学发展史,他始终紧跟时代前沿,旁涉多个领域,强调跨学科的整体研究,其研究体现出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其耗时六年完成的《中国原始艺术》以及在70多岁高龄出版的近百万字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尤其《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为我国第一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者以唯物史观的学术立场,对百年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了细致的梳理和独特的审视,全面细致地描绘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的历史图景。把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定在晚清末年,即在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这两股势力从政体上和文化上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情况下肇始,而在“五四”运动爆发及其以后,汇入了文学革命的洪流中去,成为文学革命的一翼的。作者从流派的视角来统帅百年民间文艺学史,并把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刘锡诚先生代表作
与会学者对刘锡诚的治学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以“边缘人”自况,淡薄名利,专注科研,勤奋异常,笔耕不辍,同时又颇具担当意识,热切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科进程。其宽厚朴实、蔼然谦逊、关怀后学、奖掖后进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仰。
刘锡诚,1935年出生,山东昌乐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就职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等单位,现任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早年活跃于文艺阵线,是一位卓越的文艺评论家和散文家。1990年以后专心治学,以其深厚的理论积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致力于民间文学、民俗学、原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老而弥笃,孜孜不倦,迄今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著作100多部,发表论文上千篇,取得了惊人的学术成就。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3月10日 16:00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