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抢救濒危语言就是抢救人类文化
——满通古斯语族濒危语言文化学术座谈会召开
  作者:郝欣 曾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2 | 点击数:5424
 

  情况最严重的是敖鲁古雅人的鄂温克语。20世纪50年代中期,敖鲁古雅人走下山,在山下即现在的根河市市郊定居以后,他们的语言发生了急剧变化。敖鲁古雅方言受到汉语的强烈影响而急剧萎缩,语言迅速呈现出濒危状态。据2012年统计,敖鲁古雅人总共有294人。其中,2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放弃了本民族语言,已经改用汉语。为数不多的50岁以上老人虽然还能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但他们只有遇到年岁大一些的人时,才有机会使用本民族语言。而20—50岁之间的人群,有人只能听懂只言片语,但是已经不会说了;有人连听都听不懂了。可以设想,随着懂得本民族语言的老人相继谢世,饱含游猎文化特点的敖鲁古雅方言也将随之消失。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根河市民族小学开设了民族语言课,有老师定期讲授敖鲁古雅语言课,目的是尽量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一些敖鲁古雅语。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韩有峰(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中国最典型的渔猎民族之一。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由于鄂伦春族过去处于半封闭状态,定居后也相对聚居,以及注意语言的保护等原因,鄂伦春语比较完好地流传下来。鄂伦春语虽然与同属满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赫哲、锡伯、满等民族语言有密切渊源,许多词汇以及语音、语法等方面也都相近或基本相同,但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鄂伦春语反映其狩猎经济活动及与其相关的词汇非常丰富,是典型的渔猎文化类型的语言。有关渔猎生产活动及山水、动植物的有些名称很可能在汉语及其他民族语中找不到,而在鄂伦春语中可能是常用词语。

  当今鄂伦春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的冲击,从目前鄂伦春语的使用情况看,聚居地区的鄂伦春族大部分人还能用鄂伦春语进行交流。而散居的鄂伦春族,尤其是年轻一代中,语言保留得相对不如聚居地区。下山定居后,鄂伦春族儿童入学学习的语言、文字主要是汉语、汉文。此外,由于与其他民族杂居,以及鄂伦春族与其他民族通婚形成的混合家庭日益增多,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鄂伦春语的学习和使用受到了很大影响。因而在少数地方一度出现20岁左右的青年人能听懂但不会说,10岁左右的孩子既不会说、也听不懂的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尽管各地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但民族语言流失情况仍十分严重,已成为几近消亡的濒危语言。

  兰西县锡伯民族博物馆馆长安也勒·兆一(锡伯族):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今天主要居住在新疆、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至今不仅保留着锡伯族语言、文字,而且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的锡伯族文化、民风、民俗。锡伯族是黑龙江世居民族之一,黑龙江锡伯族由于历史上族系依属,背井离乡迁徙,长期与各民族混居等诸多因素,本民族意识逐渐淡薄,并与当地各民族融合,随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也消失了。现在我们加强了黑龙江锡伯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锡伯民族博物馆等。

  黑龙江大学教授唐戈:在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中,与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相比,目前,满通古斯语族出现了严重的濒危现象。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到某一种语言,应当具体分析。根据濒危的程度,我们可以将满通古斯语族各语言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尚未濒危的语言,包括锡伯语和鄂温克语的索伦方言和通古斯方言。第二级是已经濒危的语言,包括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的雅库特(敖鲁古雅)方言。第三级是十分濒危的语言,包括满语和赫哲语。满通古斯语族之所以出现语言濒危的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与其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有关。与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相比,只有满通古斯语族中尚保留渔猎采集文化,包括鄂伦春族、赫哲族、驯鹿(雅库特)鄂温克人和一部分索伦鄂温克人等4个族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4个族群延续了数千年的生计方式和文化包括语言面临濒危。除满族外,满通古斯语族中语言濒危的族群均是渔猎族群。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这个角度看,抢救满通古斯语族濒危语言也是抢救东北亚地区的渔猎文化。而渔猎采集是人类早期普遍采用的生计方式和文化形态,因此抢救满通古斯语族濒危语言也是抢救人类早期的文化。

  对策:勿日后千金买马骨 保护濒危语言自当下

  《中国社会科学报》:抢救和研究濒危语言是学界的责任,请各位学者根据你们的调查和研究谈谈如何保护濒危语言。

  黄任远:语言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濒危赫哲语,我提出七点建议:第一,建议赫哲地区的小学推广饶河县四排小学的经验,增设赫哲语言课。第二,建议教育部门请民族语专家编写适合儿童和小学生学习的赫哲语课本。第三,建议举办各种类型的赫哲语学习班和讲赫哲语比赛活动,激励青少年学好本民族语言。第四,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做好赫哲语的采录、翻译、整理、研究工作。第五,建议宣传赫哲语言的价值和功能,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保护语言的重要性。第六,加强对会赫哲语的伊玛堪歌手的保护、扶持,鼓励他们培养传承人。第七,举办赫哲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出版和发表有关研究成果。

  哈斯巴特尔:我认为关于鄂温克语目前需要做的是:第一,用极大的热情重视濒危语言,关注濒危语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濒危语言。第二,培养语言人才,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全面深入地调查、记录、研究濒危语言。第三,政策上要有一定倾斜,资助力度也要加强。第四,出台一定政策,鼓励当地鄂温克人学说本民族语言,小学设立鼓励奖。第五,挑选鄂温克语较好的人为语言传承人,给予相应待遇。

  韩有峰:为抢救和保护黑龙江省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几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濒危语言,我建议:第一,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政府行为。第二,应设立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专项资金,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中,专款专用。第三,要在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语言课,并将其纳入课时,保证学生学习语言的时间。第四,为保证民族语言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还应编写和使用统一教材。第五,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民族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为抢救和保护民族语言出谋划策,也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第六,要做好此项工作,既要有专家学者,更要有大批能教授和传承民族语言的人才。人才培养起来了,濒危民族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则大有希望。

  唐戈:根据我前面对满通古斯语族各语言濒危程度的描述,我将被抢救的濒危语言划分为三个等级,最急于和最先抢救的是满语和赫哲语,其次是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的雅库特方言,最后是锡伯语和鄂温克语的索伦方言和通古斯方言。应当以方言为抢救单位,将语言的抢救与口头文学和民歌的抢救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抢救满通古斯语族濒危语言,应按人的年龄进行区分,对那些高龄老者,不论其语言是否濒危都应列入第一级抢救范围,因为这些族群的口头文学、民歌和词汇系统中古老的部分恰恰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安也勒·兆一:保护濒危语言,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其次,要建立保护和激励机制。为专家学者建立民族语言工作室,发挥他们保护和研究濒危语言的中坚作用,以激励更多人学习和研究濒危语言。不用以后再来效仿千金买马骨,就从现在做起!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8日第631期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艺术亮相美国史密森民俗节
下一条: ·朝戈金赴土耳其参加“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执行局年会
   相关链接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黄任远]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
·走近赫哲族文化·[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丁石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黄任远 于晓飞]凌纯声和赫哲族文化研究
·黄任远:《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传播民族文化 共享世界文明
·[陈学军]赫哲族民间手工艺保护模式探讨·[宋颖]乡愁、民俗与影像表达
·《伊玛堪集成》出版发行·施立学:探寻满语背后的文化圭璧
·广西用现代技术手段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王洪军]谈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陈学军 张鹤]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赫哲族伊玛堪传承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