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行程两千里,领悟多元民族文化
——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
  作者:记者 王晓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01 | 点击数:2804
 

  
  探秘黔乡,守护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历经八天的深入探访后,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于近日顺利抵达此行的终点——贵州省贵阳市。今年,BMW共向“苗族芦笙舞(滚山珠、鼓龙鼓虎-长衫龙、锦鸡舞)”、“侗戏”、“布依族勒尤”、《亚鲁王》、“毛南族打猴鼓舞”、“铜鼓十二调”等贵州省8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总计100万元的捐赠,为2000多公里的文化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荣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的企业,至此,“BMW中国文化之旅”已在八年间对77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了总计800万元的捐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经千百年打磨砺炼而成的人类智慧结晶。八年来,秉承着探访和保护本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宗旨,“BMW中国文化之旅”不断探访那些熔铸在灵魂之中的民族印记,溯中华文化之源。

 

  “食、俗、技、艺”——铺陈黔乡文化长卷

  苗家长桌宴、水族马尾绣、侗族大歌、布依族山歌十八调……在贵州神奇秀美的喀斯特地貌与田园风光间,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千岛”奇观,贵州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需要保护的生态文化圈”之一。这些传承千百年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凝刻着每个民族最深远的历史记忆,更是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向全世界讲述着最动听的独特文化华章。

  作为2014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6月27日至7月4日,由24余辆全新BMW组成的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组织了两支探访车队前往贵州,针对“食、俗、技、艺”四大重点领域进行探访,为公众铺陈开了一幅缤纷绚烂的民族文化长卷。

  其中,东线车队一路深入黔东南的山乡村寨、进入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聆听芦笙铜鼓之声,品味天籁大歌之韵,对沿途丰富的民族音乐、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度寻访。西线车对则前往黄平、都匀、安顺、贞丰等地,探访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于“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品味苗族长桌宴,亲手制作黄平泥塑、欣赏苗族板凳舞、亻革家山歌;走进天龙屯堡,探寻安顺地戏,一探大明朝遗落的桃花源;拜访岩鱼古寨,聆听布依八音、勒尤小调,感受多彩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品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醇美乐。

  
  传承民族文化——心系梦想、身体力行

  历史上,贵州是各民族交融的要道。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百越族系的诸民族及其他民族因不同原因于不同时期从不同方向进入贵州,与原住在贵州的濮人相交汇,在共同开发贵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贵州多民族“文化共生”现象。

  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祖辈世代居住的村落外出务工,沿袭千年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现代化的洗礼,一直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正在不断缩小,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围绕“醉美黔乡,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主题,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在深度挖掘近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BMW还诚邀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祁刚、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陶立璠、知名作家赵珩等文化专家加入车队,并举办四场各具特色的文化论坛,汇聚各方睿智,共同解读贵州厚重久远的民族文化,为保护贵州大山深处的文化瑰宝献计献策。


  八载守护——用行走传承文化力量

  作为企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BMW中国文化之旅”八年来不断深入中华大地,持续探访和捐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对其中8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总计一百万元的捐助,以切实的行动守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正是由于持续多年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宣传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MW也于近期获得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高权威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颁发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荣膺这一国家级最高殊荣的企业。“‘BMW中国文化之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与企业联手共同开展常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创举,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女士表示:“ 每一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回想,这次的贵州之行同样受益匪浅,难以忘怀,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鞭策将长留心间。”

   @华西都市报:传承千年的文明之火将继续前行 永不止步

  自2010年至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已经连续五年参与文化之旅的探访活动,对于BMW这一标志性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他表示:“到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在中华大地上驰骋了八年,它不仅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门,让我们深入触碰到这片古老大地上多样化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中国社会、以及中国民众建立深厚情谊的机会。文化之旅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前行!”


  背景资料:
  BMW中国文化之旅

  秉承“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庄严承诺,BMW于2007年正式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通过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达成战略合作,“BMW中国文化之旅”成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典范。

  八年来,“BMW中国文化之旅”先后以“溯源丝绸之路”、“品鉴京杭逸韵”、“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探华夏之源,传承千年的精神家园”、“探四方节令,恒悦古今的精神家园”、“物华灵秀,古今相承的精神家园”、“醉美黔乡,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为主题,深入华夏大地进行探访,累计行程已超过17000公里,足迹遍布21省及直辖市,探访了中国六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及2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连续七年列入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同时,BMW还对沿途77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八百万元的捐助,为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

  华西都市报 记者 王晓鸥
 

  文章来源:车视界-华西都市报 2014-07-2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教科文组织演讲完整录像
下一条: ·守护传统文化之根 央视再推百集纪录片《手艺》
   相关链接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韦布花 张多 蒲睿熙 张子瞻 张顺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媒介助力民族文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戴羽晗]乡村振兴下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再生产研究
·[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周星]“空间民俗学”的新境地——徐赣丽教授新著小序
·王宪昭: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最“土”的学问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王丹]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罗妹梅]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研究
·[金书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营造方略·习近平: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钟进文]“失忆”与“记忆”之间·湟中堆绣传承人:坚持30载只为传承民族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