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民俗传统与当代社会——中美民俗研究的对话与交流’研究生暑期学校”于2014年7月21日-7月2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本期研究生暑校旨在(1) 推进中美民俗学研究的对话与交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共同体;(2)拓展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培养其关注当下的意识与能力,为民俗学学科的发展积蓄力量。经本届暑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推荐,从全国各高校90多名申请人中共甄选出50余名同学作为本期暑校学员参与授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民俗学的交流日益频繁。美国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如表演理论、口头程式理论等被译介到国内并对中国民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近些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不断深化,中美两国民俗学界在立足于各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开了诸多对话与探索。基于此,本课程将围绕“民俗传统与当代社会——中美民俗学的对话与交流”这一主题,邀请中美民俗学者对共同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展开对话与讨论,以期待进一步推进中美民俗学学术研究的对话与交流。更期待通过这次暑期班,使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能对中美民俗学研究中的相关议题有整体的认识,并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拓展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培养其与学者进行平等学术对话的意识与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的研究者意识与能力。本期暑校的相关议题如下:(1)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2)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社会应用;(3)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中美民俗学研究的个案研究实践。此外,还将安排为期1天的田野调查实践活动,调查由中美两国师生共同完成。
本期暑校由5位学者共同授课,其中有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教授和美国崴涞大学副教授张举文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彭牧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结业式上,西南联大的硕士生俞雨田、华中师范大学的高艳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程鹏、山东大学的任志强博士代表学员汇报了学习心得。
详细情况请访问民俗学论坛的华东师范大学版块和学界动态专栏,或直接访问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
附:课程表
(CFNGroup 综合)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