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参与了学术之都议题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董晓萍在研讨中进行了交流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近十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和北京市文化有关的项目,其中给我们启示比较大的是“世界大都市和北京”,给我们提供的启示就是在今天的世界环境下北京首都城市的研究能够提供哪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来,哪些东西我们可以和世界同行共享。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阅读了北京学术史书目,在我们重读这些书目的时候也感到对北京的发展史有一份责任。
北京作为学术之都有哪条件?现在我们能看到想到的基本就是这几个:中国学术历史之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创造空间,融合新旧文化的科教文史,公共领域建设与学术活动管理、国际化、城市文化符号的建设。
中国学术文明的历史之城
北京建成首都八百年,元明清的时候北京城市简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经验?第一、地方士阶层流动与首都学术气质和学者信仰的培养;第二、皇城管理思想与学术包容倾向;第三、外国使者的回忆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明清以来,中国有四个大城市都受到关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关于它们都有相当一部分书籍,它们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区域和城市生活,北京在众多的文化名城当中是最有政治文化影响力的首都城市,是中国高校最多、文化遗产分布最多的城市。北京也是全国性的宗教机构、外国使馆、驻华国际组织的所在地,北京学术史是在这种历史氛围下积淀起来的一份特殊遗产。因此要考虑:
第一、中央与学术的问题,一般认为在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城市对北京有很强的政治向心力,从哪里来?应该说明清的恢复科举制度使北京保持了国家大一统管理下的地方多样性学术。他们每隔几年到北京来考试,使地方城市成为北京学术文化的门户,而不仅仅向北京提供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可以找到很多资料。
第二、书目文献的中心,北京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具有首都向心力的书目文献系统,它的特点是政府、知识分子和市民共同参与书籍文献的建设。我们知道大型的官方类书《四库全书》、《明史》、《清史》,以及大量的小说与报刊,这对我们研究北京学术简史前期是有帮助的。
第三、外国学者怎么看北京的集权和兼容的问题。其实北京不仅是首都,明清到民国时期北京首都城市的社会位置几度发生重大变迁,民国时期就两次失去首都的位置。在集权文化之下,多民族文化融通,各阶层宗教和民族资源曾经广泛地被利用,其中兼容宗教文化是北京的一个优势、一个特点。法国汉学家莎瓦很早就指出,北京的寺庙和北京社会史有深刻的联系。
现代学术思想的创造空间
八百年来,北京有三个方面是需要关注的:
第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它在北京现代学术史上是极为重要的开端,以改造社会文化为宗旨,以文化运动为驱动力,及时从政治运动转向文化运动。它的反封建传统思想的观念被毛泽东吸收,1942年以后成功进行了延安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但大多数学者是把学术当作他们奉献社会的一种体现,因此更多的是创造现代学科,也留下了不够完整的学术系统。北京这一学术传统延续到1949年和改革开放后的北京高校传统当中。
第二、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
看一下北洋政府档案,过去北洋政府档案当中对历代出国留学的学生有详细的记录,季羡林、费孝通、钱钟书等都在里面,还有民国政府怎么发展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这方面还是比较显著的。
第三、新中国时期北京学术史变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政治影响力人物和政治学的研究成为学术史的一部分。清华大学一些著名学者,像梁思成夫妇参与了改造设计天安门和英雄纪念碑,参与了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北京和地方文化的联系仍然保持着,北京有自己的现代铁路、公路和飞机运输线,有中央与地方通讯发达的网络,有国家社会管理畅行的政令。
公共领域的学术建设
北京皇城文化建设特色与政府政策,20世纪北京将皇室遗产转为国家公共文化财富。首先像建筑,这方面的书,数据库里面都有。怎么借助这些公共领域向公众渗透,当然北京的整体风格也体现在整体布局上。
北京经过辽代陪都,参考地图看一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持续的优点,历史留下来的北京城市生活既与北京政治文化中心高度融合,并构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因素,重要的都在运河两侧,因此皇家不再的时候皇家环境保留了下来,这样的环境不能拆。
国际化城市的学术辐射
这个辐射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内辐射,因为中国历代的首都城市除了南朝短暂的152年以外,大都建在北方。因此,北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中心区,北京在这个区域内建都,又是最古老的之一,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形成的中国对外交流的风格。这个辐射是怎么形成的?
外辐射就是留学生的教育问题,像季先生原来在山东,到北京清华的教育、到德国去了十年,如果不是战争可能会留在剑桥,因为战争回来了,在国内培养了这么多弟子,北京成为了一个学术舞台。
北京城市文化符号与信息平台
我们对北京高校80后、90后做了问卷调查,时间长达四年,调查以后对北京文化符号学生们的回答归纳为三点:方正通达、开放宽厚,深刻安闲。一共评了18项,按照得票多少的排序,大学生们列出来的北京城市文化符号18个,按照数量多少得票以此排序,分为五类:1、历史类有京剧、长城、故宫、圆明园。2、大众创意传媒时尚类,CCTV、百家讲坛。3、体育文化类,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4、高科技类:联想集团、神舟飞船。5、高等教育类,北大、清华。
对比大学生眼中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城市符号:公认为世界城市之首的纽约,其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符号有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百老汇,进入前50位。在世界城市中历来是伦敦,其城市文化符号是大英博物馆、大本钟。它们进入前100位。作为有名的世界城市的巴黎,其城市文化符号有卢浮宫,时尚之都巴黎和香榭丽舍大街。它们进入前130位。第四是亚洲世界城市中排名最高的东京、城市文化符号有动漫文化、宫崎峻和樱花,它们进入前50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06-12 14:13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