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的苗族人吹起芦笙庆祝传统的芦笙节
参考消息网4月18日报道 外媒称,跟着舞龙队伍游行,为斗水牛加油,与村民同唱民歌,一名十分陶醉的游客在为期三周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游期间列举出了这样的景象。
据法新社4月15日报道,为了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传统表演,这名男子乘飞机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西南部的贵州省。他谈到了少数民族旅游的利与弊。
这名姓何的游客一会儿讲述当地习俗,一会儿夸赞身着刺绣服装、佩戴银头饰的苗族女性。他说:“他们的文化稍有点落后,但正是因为这种落后,他们才拥有这种质朴。”
像他这样的游客正带动起一场中国国内旅游热,这股热潮正为较为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资金并支撑他们正在消失的传统,但也可能催生营利主义和模式化。
来自中国北部的何先生承认,大量游客涌入少数民族地区破坏了它们原汁原味的感觉。
他惋惜地说:“对我们这些早期来过贵州、体验过它的质朴的人来说,我真不知道这些传统方式几年后还会不会存在。”
在贵州,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是中国55个得到中央政府确认的少数民族的成员,何先生正观看的是舟溪镇一个重要的苗族节日。
男子用芦笙吹出类似风笛的旋律,和头上戴花、彩带从腰部垂到地上的女子一起摇摆。
附近放着几架子的民族服饰供游客装扮起来拍照。
39岁、不会写字的裁缝王阿花(音)说,人们对她裁制的服饰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现在超过了1万元。她说,游客并没有看不起她,他们“很开心、很有礼貌”。她说:“他们来这里很好。”
中国国内游客去年同比增长10.3%,达到32.6亿人次,带来了超过2.6万亿元收入。
政府推动旅游产业以及民族旅游,既为了创造收入,也为了宣传中国幸福多样的形象。
贵州现在正努力开发自身的民族财富——2012年,它从旅游业获得的收入增加了30%,达到1860亿元,约占其当年GDP的四分之一。
对贵州旅游业进行过研究的埃默里大学人类学家珍妮·乔(音)说,游客带来了好处,例如更好的道路和赚钱机会。但他们也可能将安静的村庄变成拥挤的主题公园——邻省云南的热门景点丽江和香格里拉就遭到了这样的批评,并迫使当地民众遵从老一套模式。
乔说,“如果一个地方变成了旅游目的地,那里的居民就有点像被时间冻结了”,以便维持那种“游客们想要看到的幻想泡沫”。
牛津大学研究中国族群的专家礼萨·哈斯马思说,要想真正获得经济回报,少数民族需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的。
他说:“中国并未超越这种‘让我们来了解这个少数民族’的思维,变成‘让我们来尝试使这个少数民族融入我们’。”
46岁的舟溪居民王则军(音)担心舟溪可能陷入同附近的西江镇一样的商业混乱。
他抱怨说,五年前,西江几乎不通车,但如今物价暴涨,表演者都是从外面雇来的职业演员。
他说,那里的本地人只能找到清洁工的工作,舟溪的很多人都离开贵州出去工作了,他那两个分别是18岁和20岁的孩子住在940公里以外的地方。
他在说到西江时说:“没什么可看的。食物又贵又假,那里没什么好的。”
(原标题:外电:中国民俗旅游热引发“商业混乱”担忧)
文章来源:新浪-参考消息 2014年04月18日07:39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