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也随之有所提高。除了各级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导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外,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们以不同的形式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是杰出的一员。不论是中国年画的抢救,还是村落文化的保护,抑或是“山花奖”的评选,民间艺术节以及多种形式类型民间文艺活动的开展,中国民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文化传统继承、保护方面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这次活动,从某种角度而言,应该是他们诸多善举中的一部分,尤其与他们参与主办的以民歌传承、保护、传播的系列活动相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 。在人类社会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那样的密切——从生到死,从生产人到生产满足人所需要的物质、精神生活的产品,几乎都缺不了“歌”的身影。在农耕文明的时代,民歌的声音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缓慢发展的脚步,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命的重要组成。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的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歌迅速被遗弃并在被漠视一段时间后,成了被保护的对象。民歌与今人的生活、当代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关系,有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对其外在形式的留恋,或者是异化的存在,这是身处当代社会的我们需要正视的事实。
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褒歌展示,倒不全然与当地人们的生产毫无关系,因为茶山还在,茶农还世代沿袭着,采茶种地依然是他们的主要生产内容。那么,什么变了,人在适应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尽管同安莲花小坪村是个小山村,但当地民众的生活还是不可避免地受整个社会潮流的影响,褒歌形式被挖掘公之于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的同时,本体内容尽管经过了努力的修复,还是显得十分的虚弱,这值得我们关注。而在民众参与度、参与者的融入程度、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展示的真实性等方面,它与随后展示的另一个文化表现形式——踏火,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踏火才是真正健康活态存续于当地民众生活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样说,并不代表当地有关部门对褒歌无所作为,现实存在恰恰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的迫在眉睫及其重要意义。
我们今天大张旗鼓地继承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仅把遗产抢救保存起来,更要改善、修复那些式微的文化表现形式的生态,还要用善巧的方式使之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关联、使之回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矢志不渝地坚持两条腿走路。从这个层面来说,今天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郑长铃(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