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一期结项评估会” 在汉王科技有限公司大厦举行。与会专家对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第一期工程进行了验收。中国民协副主席叶舒宪、副秘书长吕军、数据库专家组成员刘锡诚等出席验收会。会议由专家组副组长陶立璠主持。
截止2013年11月,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第一期)共收录资料4905册,共计8.878亿字。三年来,中国民协组织有关专家对数据库进行了7次分项验收,目前取得以下成果:1. 完成了8.878亿字的数据加工,形成为TIF、PDF、TXT三种数据格式,文字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2. 完成了检索软件的制作;3. 完成了知识加工的一级分类;4. 完成了用Flash动画形式概括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百年来对口头文学遗产挖掘、整理的历程;5. 完成了数据库文档多种形式的备份;6. 按照国家图书馆标准对4905册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7.对数据库建设过程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
潘慧敏介绍说,中国民协承建的数据库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业界目前为止所做的“最大、最完备”的工程。在专家的指导下,数据库由一般的数据加工演变到知识加工,使整个工程达到了质的提升。汉王科技多次把中国民协建设数据库的做法作为精品样品,向国家级的数据库建设单位进行展示、推介。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已经成为经典工程。吕军同志说,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受到了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冯骥才主席每个季度都要听取数据库工程建设进度的汇报;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同志与专家们共同研究讨论并审定数据库重大问题。数据库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是专家组、汉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及中国民协有关同志通力协作的结果。
会上,刘晔原、万建中和汉王数据库项目组组长潘慧敏对工程情况做了介绍。刘锡诚、杨亮才、郎樱、李耀宗、贺嘉、杨利慧、常祥霖、毛忠等专家对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叶舒宪对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进行了总体评价。他说,大数据时代对很多传统的观念是一个革命,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把口传的变为书面的,是盛世修史,对未来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形成了双驱动,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实机操作、现场测试等环节,13位专家共同签署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第一期)专家组验收(终)报告》。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3-12-30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