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评论:“马上有钱”为何走红网络?
  作者:信息时报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27 | 点击数:2782
 


  圣诞节送什么礼物?围巾、金饰,你绝对out了,送“马上有钱”,可让所有人都开心!昨天,“马上有钱”成了网友们公认的最火的圣诞节礼物,180万网友集体炫富参与晒钱大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效伟(职员):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任何跟“钱”沾边的事件都有可能引起大的波澜,激起民众对于物质追求与冲动感的涟漪。

  金钱对于民众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很明白。物价飞涨,工资不动,加之不少人沦为房奴,车奴,孩奴,这直接催生普通民众对于金钱的渴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天上不会掉馅饼。眼看儿时的小伙伴儿有的成了“土豪”,他们开豪车、买洋房、秀彩礼,阵阵奢侈风刮得人直喊“贫不起”,但又能怎么样,谁让自己拼不过别人爹,挣得不如人家多呢?

  就在普通民众心灰意冷,心中仅存“幻想”时,“马上有钱”的出现,可以说正迎合了普通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给遭受金钱物质创伤的心灵以慰藉,也可以祈盼借“马到”实现“成功”,成为有钱人,翻身做“土豪”。在笔者看来,“马上有钱”更多的是“喊”出了当下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祝福背后有焦虑

  苑广阔(职员):正是因为对未来生活的保障缺乏信心,所以不得不通过拼命工作,努力打拼,以为自己赢得或者说占有更多的金钱和物质,这样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既然要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事业中,就不得不现实一点。

  对于这一点,在国人对自己未来养老保障的担心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方面,媒体不时报道国家养老保险的账户缺口越来越大,所以不得不以延迟退休来应对;另一方面,网络上也不时有网友贴出的帖子,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出如果一个人在退休以后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档次,消费水平,就必须挣够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在这两个方面的现实压力下,自然是谁都轻松不起来,谁都不得一切向“钱”看,人自然也变得越来越“现实”。

  中国式圣诞中的文化创造

  然玉(媒体评论员):圣诞节,与中国式圣诞节,绝对是两个物种。一场“马上有钱”的晒图接力,竟让诸多网友乐此不疲;而作为后续衍生品,一副“马上有对象”的强悍构图,同样引来喝彩一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公众对圣诞传统缺乏忠诚,甚至本就不需忠诚。在此间的文化语境内,“圣诞”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概念。它可以指购物扫货,可以指彻夜狂欢,可以指情爱浪漫,亦可以指打趣吐槽。就这样,“中国式圣诞”几乎无所不包,甚至成为牢骚满腹者,调侃泄愤的绝好时机。在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中,“圣诞老人因雾霾跌倒,而后遭遇无人敢扶的窘境”。中国人的“圣诞话语”,有着满满的自嘲与批评精神。

  以圣诞之名,网友们赤裸裸地求钱财、求对象,当真真诚得可爱。当然,谁也不会对此认真:所谓“黑了自己,娱乐他人”,说到底就是,抱团取暖、互惠互利而已。原本自成体系的圣诞节,遇到解构力与解释力十足的网络势力,注定要经历一个世俗化的降格过程。

  读懂其中的朴素民意

  斯涵涵(职员):传统文化经过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大胆改造,融入国人特有的过节方式,形成一种时尚的网络文化,让人们在不知不觉游戏、娱乐中加深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从这个角度上,不能不说,“马上有钱”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

  网络热词此起彼伏,热点事件稍纵即逝 ,在物价高企、房价暴涨的当下,我们要读懂“马上有钱”的直观诉求和朴素民意。新的一年,寄托着无数人们美好心愿与由衷期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同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这是人们展望新年、努力工作的源动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原始的驱动力。深化改革,反腐倡廉,改善民生,让人们的荷包越来暖和,让人民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欢乐,当是新年里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当“2013年底最火的祝福”接近或成为现实,“马上有钱”才不至于成为仅供娱乐的网络喧嚣而已。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2013年12月26日 11: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
下一条: ·张石山:礼俗在乡野“存而不灭”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孙宇飞]民间信仰与防疫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