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启动
——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北大文化产研院签约,17人获聘首席专家
  作者:梁峡林 葛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22 | 点击数:2885
 


  本报讯(首席记者 梁峡林 实习生 葛天)7月20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启动仪式暨首届丝绸之路论坛在兰州宁卧庄宾馆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17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当日还获聘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首席专家。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为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我省特邀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7月20日举行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启动仪式暨首届丝绸之路论坛,主要目的是集聚顶尖人才,形成团队合力,共商发展大计,提升建设水平。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北京大学产业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

  在随后举行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首席专家颁发聘书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研究员,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教授,敦煌研究院沙武田研究员,台湾奥美集团董事长白崇亮等17名知名专家教授获聘首席专家。

  相关链接

  复兴敦煌文化 首届丝绸之路论坛开坛

  本报讯(首席记者梁峡林 实习生葛天)首届丝绸之路论坛于7月20日在兰州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等领导和国内众专家教授围绕“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主论坛,分敦煌文化的现代复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展两大部分进行了依次演讲。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把敦煌打造成为精神圣殿

  敦煌文化要展开宏观层面的研究,让窟内敦煌研究走向窟外。在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第一、有限容量、内容为王、田园城镇的原则,通过走国际化、高科技化、学术化、高端化、差异化、城市田园化等路径全面推进,把敦煌打造成为精神的圣殿、人类的敦煌。学术平台的启动和首届丝绸之路文化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个板块”的学术平台已搭建完成,专家学者们的智慧必将为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中国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研究中心秘书长宝世宜:甘肃是中华民族特征性的标记点

  国务院批准甘肃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主要与以下三点有关:甘肃地区是中华民族特征性的标记点,一个彰显点;甘肃地区是黄帝文化和伏羲文化两个最重要文化的一个交结点;甘肃地区是世界宗教、人种、物种、物候非常重要的交汇和结合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敦煌应该成为文化艺术基地

  感觉敦煌是一个旅游城市,而不是学术文化城市,要改造目前的现实,使敦煌能够脑身合一,让它成为真正的文献中心,供别人参考研究,变成教育学术研习的艺术文化的基地。应该开发提升它的旅游发展的层次,让它成为一个新形态的学术、文化型的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新典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营造创新社会氛围 高度重视人文导向

  为了实现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就要使整个社会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要培植正气,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复兴,要重视学习、继承中国的文化经典;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回应当今时代问题的启示和方法。在21世纪,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影响世界,还将在文化,特别是精神层面上影响世界。

  (原标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昨启动 省委宣传部与北大文化产研院签约,17人获聘首席专家)

 

  文章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3年07月21日03:3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下一条: ·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并不对立
   相关链接
·[叶舒宪]文化传播: 从草原文化到华夏文明·[陶立璠]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