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是国家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让广大市民珍视辽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文化厅在辽宁省博物馆市民文化广场举办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图片展现辽宁非遗项目的风貌,以及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历程和精彩瞬间。同时,位于辽博二楼的青少年教育基地还请来小朋友们用陶泥捏塑“C”形龙等有趣活动。
活动当天,沈城市民还在辽博三楼报告厅聆听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教授的讲座,并与非遗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歪曲
已经85岁的乌丙安教授仍奔波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虽然9日他还要去北京讲课,但他仍挤时间赶到了辽博,参加“文化遗产日”活动。他对记者说:“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不能过度开发,二是不能歪曲使用。”他特别举例说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可现在,很多商家却将“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大肆进行商业炒作,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而且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给歪曲了。包括媒体在内,都应该多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如何过传统节日有个正确的引导。“七夕”节之所以能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它是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我们应该珍惜,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丢了。
要更好地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谈到快要到来的端午节,乌丙安教授说:“辽沈地区的端午节还比较正统,如今南方有一些大城市的端午节已不如北方城市。不少小学生只知道儿童节,而不知道端午节。今天可以看到,辽沈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是件好事。我们所面临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基础工作做好,促进老百姓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激情,鼓励他们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传统的节日应还节与民,让老百姓参与保护自己的文化。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国申报文化遗产的线索达到了上亿条,辽宁也有几百万条。”
目前,国外已抢先申报了文化遗产“端午节”,而且还对中国的“祭孔”、“春节”、“汉字”等表示出极大的欲望。乌丙安教授表示,很多文化遗产,中国有外国也有,谁都可以申报文化遗产,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既要积极抢救文化遗产,也要更好地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人民网-沈阳日报 2013年06月09日09:53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