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保护,缩短传统与生活的距离
  作者:记者 谢飞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4 | 点击数:6817
 

  发展性保护:要化“死保”为“活保”

  蔡丰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本质是:挖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为现代人接受的资源要素,并转化为可以为现代人接受的文化产品,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保护与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在保护中有所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变“死保”为“活保”,也就是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性保护”。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依靠上海人心灵手巧的智慧技能和创意天赋,借助于高新科学技术、中西文化交融优势、发达的市场流通体系,对非遗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再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障,产生出高文化附加值产品,使得上海的非遗生产性保护能够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新型产业。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近年来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喜报频频,文化部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独得三元、还举办了以“设计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围绕“整合创意产业链”这个话题,探讨了创意产业的国际前沿趋势和本土实践,探讨了何优化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探讨了如何打造整合创意产业链。

  我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也与其他产业一样需要资源,而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实在在可以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逐鹿国际文化市场的资源优势。创意产业立足的是创意,但根植的应该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当具有城市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科学评估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深度发掘非遗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进而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应该是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探索方向。

  但也不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我们还是要把握原则:

  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实现生产性保护,而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符合现代人消费心理与审美心理特点,具有一定市场开发力的项目(如技艺、美术、医药等)可以实现生产性保护;

  保真性: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最本真的核心内涵,不能因过度的开发而失去其最核心的本质内涵与核心技术,如月饼等;

  开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一方面要保真,另一方面又要开拓,而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以致使自己变成一种与现代社会完全脱离的历史遗留物。

  与这些原则相对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生产性保护之路:首先,在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对非遗资源进行科学梳理和归类,准确把握各类非遗资源的特性,系统评估非遗资源的市场价值和其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小,制定战略目标及措施明确详尽的发展规划。

  其次,突出城市人文特质。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虽是产品,但一定要有文化附加值,资源转化就是要替创意产业准备合适的文化资源。适合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非遗资源应该是契合了上海人文精神、气质性格和行为方式的资源,这部分资源最为集中的是传统工艺和传统美术类项目。因为文化产品不可能是东拼西凑的,它是把一切应有的素材、资源自然地、恰到好处地连结为一个整体时才能显示出来。所以,利用上海的非遗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时,往往要有契合城市人文特质的资源要素及其整合方式,让创意产品成为上海人气质性格的鲜明体现,这应该就是上海文化产品的风格特点。

  再则,要打破现有资源格局。上海非遗产品的生产企业存在认知度偏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设计,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力;产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企业经营不规范、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配套设施薄弱;资源整合不足、集成开发乏力等致命的弱点。鉴此,亟需采取相应对策,需要在打造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强势品牌、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培育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龙头企业等方面花功夫。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新闻晚报 2013年07月13日12:39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地方志文献:呈现佛道寺观立体史
下一条: ·广州乞巧如何“活态”传承
   相关链接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