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首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启事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30 | 点击数:3923
 

  首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启事

  为促进民俗学学科发展,加强各高校民俗学及相关学科间交流沟通,增强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学术素质和社会责任,提高都市文化建设水平。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面向全国各高校民俗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征稿。本次论坛以都市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讨论都市民俗学的理论发展与田野实践,征文选题涵盖都市民俗学的理论及学术史、城市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等都市民俗文化的具体实践研究等内容。由专家匿名评审从来稿中评选出二十篇优秀论文,入选论文全部汇编成论文集。论文作者将被邀请参加论坛并在会上作报告,同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日本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资格,论坛及暑期学校期间的食宿费用全免。

  一、参加资格:

  凡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各大学院校、研究机构的在读及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可参加。

  二、征文时间:自公布日起,至2013年7月30日止。

  三、征文规定:

  (一)征文主题见附件,字数以一万字內为限。

  (二)应征稿件必须是规范的学术论文(含田野研究)。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应征之列。

  (三)所有来稿正文一律以中文写作,投稿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秘书处信箱(haishangfeng@163.com,邮件请注明“论坛征文”)。

  (四)来稿书写格式依次为:

  1.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個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元、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 作者本名。

  3. 摘要(以中文写作,內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300字)。

  4. 关键词(选取能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术语3—5个,不超过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

  5. 注释(采用每页脚注方式,注释的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

  6. 正文。

  7. 参考文献(凡在注释中已出現的书目不再列入)。

  8. 作者简介。书写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贯,就读学校,研读方向,所在城市,邮编区号。如:XXX(1989—),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级硕士生,民间文学方向。上海,200241。

  9. 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五)应征稿件必须是个人尚未正式刊登、发表过的论文。

  (六)请恪守严肃学术道德。凡已经刊登发表、抄袭他人论文、盜用他人调查材料者,一经发现,永远取消其参与本项活动之资格,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知会该生所在学校。

  四、参会须知

  (一)论文入选者将颁发奖励证书和奖品,颁奖仪式将在论坛举行。

  (二)「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将开辟专栏,获奖名单将于2013年8月中旬公布于网站专栏,并张贴获奖论文全文,以昭公信。

  (三)论文入选者在论坛和暑期学校期间的食宿等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参会人员往返交通等费用由个人负担。

  五、论坛召开时间及地点

  召开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召开时间:2013年8月26—27日

  会前一周时间向与会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如有未尽之处,请与论坛秘书处联系。

  联系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200241

  联系人: 程鹏,苏长鸿,刘慧

  联系电话:18818273656, 18818563977,15021066649

  E-mail: haishangfeng@163.com

  附:征文参考题(仅供参考,具体题目请自行斟酌决定)

  1、都市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2、都市民间文学的研究

  3、都市民俗信仰与传统文化

  4、都市田野与民俗志书写

  5、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传承研究

  6、都市民俗与公共文化建设

  7、古代都市民俗文献研究

  8、城市移民与民俗文化变迁

  9、城市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10、村落、城镇、城市民俗的比较研究

  11、国外都市民俗研究述评

  12 日本现代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2013年5月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综述
下一条: ·各界纪念“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诞辰110周年
   相关链接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岳永逸]“杂吧地儿”: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一种方法
·探索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现代意义·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暨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岳永逸]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
·[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上风第五届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征文启事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林海聪]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
·[刘垚 沈东]回顾与反思:中国都市民俗学研究述评·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沪召开
·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成功举办
·[乌丙安]都市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探讨·对话:时代变迁,民俗变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