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8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暨2013年良渚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乌丙安、刘锡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及非遗保护工作者与会。论坛设立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美丽非遗与多彩美丽洲”“中国传统殿堂壁画当代传承与发展”三大分论坛,与会者就上述论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美丽非遗不在于它美丽的外表”
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分论坛上,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首先作了主旨演讲。“我认为美丽非遗不在于它美丽的外表,而在于它强大的软实力。”乌丙安说,以真善美三位一体凝聚成的精神动力作为强大的推动力,使得非遗在保持其原真性和维护其美好道德准则的根基上得以传承下来。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在发言中表示,文化生态保护要由政府主导,但主导不等于包办,不能越位,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民众主体作用、保护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非遗保护与发展文化产业这4种关系。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认为,非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好,作为国学研究对象也好,它的价值并不比所谓“大传统”中的文人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传统之类的国粹来得小。“地球人现在都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紧缺。”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认为,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要“以质求量”,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才会有美丽非遗。 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屈盛瑞指出,我们在看到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下非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我国平均一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非常巨大。全面参与非遗保护,应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局长冯玉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表示,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无缝对接,非遗保护的目标才能更早、更好地实现。
“传统壁画的生命力很强”
在“中国传统殿堂壁画当代传承与发展”论坛中,知名壁画家、业内专家和工艺美术大师代表进行了对话。
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高而颐说,壁画是人类最早从事的造型艺术,它始终保留着与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的密切关联,保留着工艺文化的鲜明特色,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值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都一兵认为,我国传统壁画的生命力很强,历史上已普及到浙江的每一个角落,其前景不可限量。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杨明贤也表示,我国的传统殿堂壁画有很多特点和优势,有发展前景,但要重视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做了40多年瓯塑壁画创作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锦云,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围绕传统建筑壁画的属性和创新发展等问题作了阐述。最后,中国美院教授王其全建议通过推出一个创作模式、结对一所传承学校、完善一个交流平台,让壁画个案成为杭州,尤其是余杭非遗保护工作的新亮点。
文化引领幸福新余杭
在“美丽非遗与多彩美丽洲”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杭州市余杭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共论城市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
会上,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姝作了题为《文化引领与和谐幸福新余杭》的发言。她指出,建设和谐幸福新余杭,需要百余万余杭人共同担当,也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引领的不可替代作用,让文化成为余杭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浙江大学研究员、曾任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的何思源以自己多年从事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的经验,希望在文旅共兴的旗帜下,用旅游产业去弘扬文化、保护文化、反哺文化、发展文化。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俞红跟大家分享了弘扬传统文化元素助推余杭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三大分论坛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与研讨相得益彰。本次论坛还顺利通过了《余杭倡议》,与会代表共同呼吁全社会应自觉把非遗保护事业融入美丽中国建设之中,实现共有的“中国梦”。代表们认为:“美丽中国,不仅是自然生态上的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绿意盎然,还包括人文生态上的诚信向善、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美丽中国,应当展示诗意田园的自然之美,也应当展示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他们希望,通过这一论坛的举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社会对非遗事业发展的认识,使我们对非遗事业前进的方向更为明晰,举措更为科学有效,更加有力地推动非遗事业的发展繁荣。他们呼吁,美丽中国,这一诗意的愿景,需要实实在在的路径去实现。美丽非遗,这一浪漫的事业,需要真真切切的行动去施行。珍惜文化、保护文化、将文化传给子孙后代,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新华网-中国文化报 2013年07月05日 10:36:50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