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广西壮民欢度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作者:记者杨志雄 黄艳梅   摄影/图:杨志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9 | 点击数:4212
 

图为壮族姑娘身着节日盛装参加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2013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16日在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广西百色田阳县敢壮山开幕。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壮侗语系八民族同胞数十万人汇聚一堂,祭拜壮族始祖布洛陀,欢度壮民族一年一度盛事。

  本届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期3天,主要活动“布洛陀之夜”文艺晚会、布洛陀祭祀大典、学术座谈会、山歌比赛、狮王争霸赛、歌圩体育运动会、旅游商贸活动等八项内容。缅甸、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驻南宁总领馆官员出席当天开幕式活动。

  中共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范力在开幕式上介绍,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中越两国和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80万年前,百色右江河谷是古人类活动中心之一,田阳敢壮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里,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重要园地,敢壮山歌圩是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歌圩。

  范力说,至今已成功承办了九届的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是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扩大了锦绣壮乡与国内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增进了壮乡人民与各地、各国朋友的友谊。目前,布洛陀文化不仅仅影响珠江流域,还影响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06年,布洛陀口传史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上民间艺人表演“上刀山”绝技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俗称敢壮山歌圩。当天,来自广西各地的30支精英山歌队共78名歌手采用壮语田州调、古美调、巴别调以及桂柳话汉语同台对歌,山歌内容包括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歌颂布洛陀山歌,传统山歌、情歌,强农惠农、和谐家园等。此外,还有数百名群众自发分散在敢壮山各山坡上自由对歌,以歌传情、以歌咏志。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还上演了抛绣球、斗牛,抢花炮、抬“花轿”比赛、夫妻挑抬西红柿比赛、布洛陀山歌比赛,狮王争霸赛预赛等民间体育竞技比赛活动。这些项目都是从壮族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演变过来的,既是丰收喜庆之乐,又是力量技巧的较量,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林子阳是首次参加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布洛陀文化闻名中外,自己是慕名而来,同行的还有两个美国朋友和两个中国朋友。“这一节庆场面很壮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今后我将介绍更多的外国朋友到中国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他说。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网 2013-04-17 08:26:12

上一条: ·第十八届鸡鸣山民俗文化庙会将于5月22日举行
下一条: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首尔开幕
   相关链接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