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专家担心:中国节价值被严重扭曲
——“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记者 罗皓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25 | 点击数:3564
 


  传统节日被“异化”、“空洞化”、“物化”——

  “今天是中国的另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在热热闹闹的表象下,更多专家在担心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感叹,作为春节的传统节日仅仅成为了一个时间概念,甚至一些本来美好的节日中的价值被扭曲。”

  蛇年春节假期刚过,在另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专家们认为形成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春节作为传统节日仅仅成为了一个时间概念,和通常假日没有太多区别,甚至一些本来美好的节日中的价值被严重扭曲。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节日内涵被严重扭曲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讲到了自己今年春节经历的几件小事情:其中一个是关于压岁钱的,他和一些农民工聊天发现,有人回老家压岁钱就要给出六七千元,“按照现在的发展,它实际上已经失掉了祈福去灾的本意,会不断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对孩子的价值观也是一种扭曲。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样的现象,刘魁立将其称作“异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现在我们很多传统节日徒具形式,仅成为一个时间概念,“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的丰富的民俗活动的,这些节俗活动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些民俗的讲究或者说生产生活的习俗紧密关联在一起,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和祭祀、主导、祈祷、敬仰、吟诵等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院刘锡城则尖锐地指出,很多传统节日变成了利益单位和商家的合谋,应该让节日回归民间,挖掘节日的传统内涵,不要把一些意志强加到节日身上。

  我们的节日渐渐失去了灵魂

  当节日失去灵魂,就只剩下形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说,“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所以我们节日文化里边要讲到信仰,这信仰不是光信神,信仰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伦理道德的东西。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失去信仰,这个节日就名存实亡。”

  他以放鞭炮为例,传统的年节讲究辞旧迎新,半夜子时要放鞭炮,过去讲爆竹一声辞旧岁,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很多年轻人不懂,那是要接神的,接什么神?主要是接灶业,腊月二十三送上天,除夕晚上要接回来,还有许多财神要和我们一起过年。神与民同乐。现在燃放爆竹有什么意义?没有这层意义,现在都成为灾害了。“除了浪费钱、空气污染还有什么意义?”

  城镇化不能割裂乡村文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但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和传统文化的断裂,要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新的传统文化的环境里有一个生存之地。

  他以走进城市的农民歌手为例,“现在电视上已经出现了几个城镇化文化的LOGO,一个叫大衣哥,一个叫草帽姐,一个叫旭日阳刚,这都是已经城镇化的新的明星。旭日阳刚两个农民,现在据说都开着豪车,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他们引吭高歌的时候怀里抱着的是吉他,唱的是摇滚,唱的是现代流行乐曲。如果我们城镇化之后的文化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就是让农村来的这些新市民全盘地毫无挑选权利地接受我们以电视为代表的城市文化的话,那么我们原来的乡土文化谁来继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谁来继承?”这是田青所担忧的。

  

  文章来源:中新网-北京青年报 2013年02月24日 16:4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李松:“年味”并未变淡:新的年俗文化正在形成
下一条: ·中国节远离传统 学者批“异化、物化、空洞化”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