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钟敬文]高密民间美术
——《谣俗蠡测》十七[1]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16 | 点击数:4507
 

·谣俗蠡测十七·


  看了高密县民间美术收集品展览,从心里感到高兴。你们在挖掘抢救工作方面做的三件事情,都做得好,做得很及时。挖掘品种样式、发现艺人,这两件事是在于保存传统文化;第三件事,培养新手,就不仅是保存固有文化问题,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接班人,能使传统的东西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发展和前进。

  民族文化的保存,发展和前进,关系到能不能正确、有效地汲取和消化外来文化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活在世界上,采取与世界文化隔离的办法,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因为这样做,不仅自己的文化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也不可能正确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新东西。这里有一个辩证关系。为什么在封建时期的汉唐时代,特别是唐代,文化有相当的发展?这与交通西域、开辟海道通商,吸收别的民族的文化有关系。或者说,这是使它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今天实行开放政策,改变过去的文化封锁状态,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在开放过程中,外国的东西不但要进来,而且会冲过来,涌进来,像潮水一样。假如我们固有的东西不能保住,不能在自己的根基上发展前进,那么,至少在文化上可能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相当丰富的多民族国家,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允许的。任何一个缺乏自己文化的民族,不管它在物质方面如何“发达”,它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成为外国文化的俘虏。其结果,无疑是悲惨的。当然,我们一方面要接触、吸收外国的好东西,特别是科学技术,即使一般的生活文化,只要是好的,就拿来作为我们的文化补养,这是我们的需要。就是说,在接触中要得到好处,目的十分明确。另一方面,还要警惕和抵制那些腐朽文化的侵袭。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东西,或者说,自己的好东西没能保存下来,不去发扬光大,要想抵制外国文化中的不好的影响,那也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有些国家有着可资借鉴事例和教训。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输进了大量的美国文化,许多学者都去过美国。连国民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几乎把他们原有的文化都挤掉了。日本现在的朝野人士很重视他们原有的传统文化,如鼓励学生们去欣赏传统的歌舞伎等,目的就是要求他们的人民和青年,脑子里能时常记挂着本民族固有的东西。现在法国的文化界人士也很重视保护他们固有文化的工作,抵制美国文化的侵袭。这里我只是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外国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保存的关系。

  仅从民间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我们实在是一个非常富有的民族。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一个海洋。这个海洋,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利用不仅是保留过去的东西。保留,当然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使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作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支柱,进而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没有这个基础,创造的新东西就没有根。民族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发展民族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意义也就不大了。民间美术,是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年青时就比较重视它。记得在三十年代,我在杭州开了一个“民间绘画展览会”,展出民间木刻印画和神祃之类。仅在浙江一省,随便收集一下,就是3000多件展品。收集到了,我们看到了,也就知道了。从全国范围讲,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知道的要多得多。比如高密的扑灰画技术,我就没有听说过。

  一滴水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一个高密县在短时期就搜集到30个品类,1000多件物品。这次进北京展出,尽管不是它的全部,也已经是很可观了。1000多件,与我国拥有的这方面藏量相比,当然是很少的。但是,你们不但显示了本身的工作,还起了带动作用。如果各个县都能想想:“我们县也有许多好东西啊!为什么我们不收罗、不挖掘,不展览、不整理呢?”那就好了!关于今后的工作,希望你们一方面继续挖掘作品、发现艺人、培养新秀;一方面把收集来的作品,不论多少,分类编目,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照相、录相等,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然后编成目录,传播出来。传播不仅表示工作成就,也是一种带动作用。同时,假如有两三位同志进行适当的研究工作,意义就更大了。本地人研究本地的文化物产最方便,最有利。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区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与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人民的社会组织以及其它文化方面,构成一个地区完整的文化整体形态,它并不是孤立的东西。有些外国学者所谓“地区文化研究”,是有道理的。高密县的人研究本县和附近几个县的民间美术,由于范围小,容易看清它们的文化关系,由于他们从小在那里长大,熟悉那里的一切,便于纵横联系地思考问题,这容易取得好成果。即使只侧重研究某一个方面,也容易取得成就。若能从本地的特点中摸索出规律,揭示出内在联系,即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全国也有意义。这个要求是否太高了?按我国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大概也不算太高吧。希望当地文化工作方面的负责同志考虑。

  我的发言,只算是打边鼓,表示一点支持的意思。再次向你们表示敬意。对首都博物馆给予的支持,我也要表示感谢。他们虽然创始不久,但对风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方面表现出来的热情,我是很感谢的。记得解放初期,一再提倡过民族化问题,只是时高时低,有时声音响点,有时就没有说得那么热闹。不管怎么说,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化问题,作为一种事业,它的发展,确实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互相支持的。

  1984年6月16日

  【1】本文是1984年6月在“山东高密民间艺术展览”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廉晓春、孙健君同志根据记录整理,原载《民间工艺》创刊号,1984年10月。)

 (钟敬文著:《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巴莫曲布嫫、康丽编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华北民俗文献》序言
下一条: ·[钟敬文]民间图画展览的意义
   相关链接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
·[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八月举办
·[涂俊]民间美术在传统年节中的作用及文化产业发展·[乌丙安]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
·《村寨里的纸文明》首卷新书发布会在中国文联举行·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的主动性与活力
·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季中扬]“生生”美学与民间艺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