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就问听众什么是世界上“黑暗的地方”?一个地方是怎样被看作是“黑暗”的?我提出这个问题,要求听众用该书来反思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谈论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世界上的黑暗。一个年轻人说:“战争”,或许他不久之前就曾是一名战斗在那座建筑物外面的街道里的战士。接下来是更多的沉默。“炸弹。”另一个人说,他看上去像是一位教师。最后,又一阵沉默之后,一个年轻女人举手说道:“强奸。”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讲座最初的五分钟之内,而这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
这场对话不是学术性的,它没有建立起什么事实,也没有对知识积累做出多少贡献。然而,我相信它在另一种不同意义上却是含有教育意义的。听众被邀来参与一场错综复杂的认知行动,反思这部小说,反思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也反思他们自己,这一切反思都是同时进行的。用一种“人文的”方法来学习文学,就有可能不仅仅是积累事实性信息而是有可能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能够帮助一个人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完全无足轻重的。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不论是学习工程、管理还是法律,都不会产生与此相同的效果和影响,虽然那些学科也很有价值。
我一直在谈论人文学科能够给予我们一种通过其他方式不能获得的自我理解。但是,我真正的论点是:人文学科同时指向两个方向。它在私人层面上将人们卷入进去并帮助他们理解自身,了解他们是谁、可能成为什么样子。但它也同时帮助我们知道:人类经验具有一种普遍性的维度。这一点也同样重要。事实上,在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这一点甚至更加重要。我相信,我们现在正处在从对人文学科的一种理解到另一种理解的转换状态中。
冷战期间,美国和整体上的美国文化都重视人文学科,部分是因为美国人相信,美国社会是建立于个体自由基础之上的。用一种对你而言有意义的方式去阐释艺术品的自由也是更为宽泛的自由的一个方面。当然,没人是——或者应该是——完全自由的。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不顾其他人的利益和意见独断专行的话,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无政府状态。
个体自由和个体的自尊是人文学科这一现代概念的基础,但除此之外也还存在其他基础。根据这些基础,人类生活是一种集体性、合作性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分担和完成。这是一项我们现在必须热情承担的事业。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教育的作用,以及人文学科的作用。我们不能再坚持这样的观点:人文学科完全是为了传授私人的自我知识,完全是为了培育个体在思想和感情方面的自由。我们也需要思索我们如何才能够在一起和谐生活。
今天,通讯、技术、政治和贸易等将我们联接起来。在你们国家的危机很容易就变成我们国家的危机,而无知则会增加危险。所有国家都需要认真思索教育体制:在今天所生活的世界,在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我们想要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究竟什么样的体制才是最富有产出性和确实最有用的。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较之今天,我们将加倍需要更多了解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和人民。尽管我们拥有与彼此联系的种种新方式,尽管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已经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太容易封闭自己,将我们闭锁于自己的文化、思想之内。凭借其世界性的维度,人文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种思想。
我说不好中国或者任何其他国家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教育,但我在美国却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必须要保持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它包含很强的人文学科内涵。我相信,美国这种培育公民而非培训具有某种特长的技术人员的概念,对美国是行之有效的。我相信,一个邀请其所有的公民都去学习历史、研究艺术作品、反思自己的经验的教育体制自然就是杰出而崇高的。与此同时,我也相信,人文学科自身能够、也应该做出改变,而且也应该欢迎改变。
不可否认的一种改变,而且也是我特别欢迎的一种改变,就是我们再也没可能去坚持冷战时期的这种信念:人文学科是某个单一国家文化的特别拥有物。相反,人文学科是属于全球,属于全人类的。人类有很多故事要诉说,而诉说故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人文学科推崇特殊性、生命个体的高尚品格、每个事件的独特性、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之间的差异。但是,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事件都可以被聚合为一个单一的伟大故事,而认识到这一点是令人振奋的。当我们学习不同时间、地域的人类创造精神所带来的成果时,我们不是将自己置于一种不利的地位,而是增强了我们自身的力量。我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富同情心地看待其他人,因为我们在他们当中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会更加清醒甚至带着批判性眼光审视自己。这是人文学科在今天能够发挥的最重要的功能,而这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
(2012年6月1日,受清华大学外文系与国际处、文科建设处之邀,美国国家人文中心主任兼总裁杰弗里·哈芬教授到访清华大学,做了题为“人文学科与民族认同”(TheHumanities and National Identity)的报告,从而启动了清华大学文科高端讲座。生安锋译。发表时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12-08-13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