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市一所学校开展的水族接米魂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向来以传统农耕方式生存的水族人民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族的很多传统习俗文化也正在接受时代的洗礼。这虽然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如何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在困扰着水族人。笔者在进行水族习俗的田野调查后发现,经过磨合后,水族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找到了新的出路。
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书,因传承的局限性使得传承人出现了严重断层,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2006年以来,水族地区的中小学将水书作为地方特色课程引进课堂,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编印了《水族文化进校园读本》,都匀市编印了《水书》课本。通过聘请资深水书先生为学生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水族的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有的已经濒临消亡的边缘。例如,以前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举行接米魂仪式,这是通过取悦“米魂”确保丰收的一种仪式。自从水族地区推广杂交优良品种、推行拉绳栽秧等科学种田之后,水族人民最为担忧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中央免收农业税后,水族地区基本实现衣食无忧,社会稳定祥和,因此,为取悦“米魂”确保丰收的接米魂仪式逐渐被大众所忽视。
如何将接米魂这类习俗保护传承下去,又使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需要探索实践。对此,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中心校率先进行尝试,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将接米魂仪式作为特色课程在学校里进行展演。学校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爱惜粮食,使得接米魂仪式的功能发生了变迁。同时,学校还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水族端节,将家庭化的接米魂仪式发展为端节活动的表演节目,让师生在水书先生的指导下按照水书的九星进行排列布置,以庞大的阵容、庄重的气势给观众以心灵上的震撼和洗涤。一则因其场景古朴、庄重肃穆具有观赏性,二则因其意义深刻富有教育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水族人民的好评。
笔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水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科研部门的重视,研究人员申报的“当代教育环境下水族文化进校园研究”获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课题组分别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独山县、都匀市等水族聚居地区设立子课题。相关部门对该课题还给以科研经费资助。
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赋予它新的内容,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使传统习俗既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又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当然,对一些不能够进入校园、不能引入课堂的民俗文化,我们要借助科研的力量,广泛收集,深入研究,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也要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留在我们的心里。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8月17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