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在哪?专家称不能用真假判断
  作者:记者 张中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3 | 点击数:5793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的“石婆”(左)和“石爷”像。图片来源:西部网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张中江)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美丽浪漫的爱情传说,令无数热恋中的痴男怨女为之感动。关于这个传说的发源地,也有多个版本。

  牛郎织女传说源自何处?

  如此动人的传说,究竟起源于何处?关于这一点,几年前曾引发一场规模不小的争论。国内多个地方均自称是“牛女”传说的发源地,还纷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青年报》23日的一篇文章,描绘了如下的田园风情: 22日下午,灵寿县寨头乡牛庄村西的空地上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正在准备一台晚会:牛庄村七夕晚会。

  “我们村为什么叫牛庄,是牛郎出生的好地方。我们村为什么叫牛庄,是牛郎织女生活的好地方……”一阵清脆的快板声传来……

  村民们笃信,“这是牛庄,隔壁是女庄,中间还有一条七女河,牛郎织女的传说就起源于这里,办晚会就是想让这个传说流传下去。”

  2009年6月,灵寿县七夕节被河北省政府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从2010年起申报国家级“非遗”,但未被批准。

  事实上,想要打七夕传说这张“文化牌”的绝非灵寿县一家。据报道,包括河南南阳市、山西和顺县、山东沂源县、河北邢台市、江苏太仓市等在内的多地,都认为本地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最终山西和顺、山东沂源的“牛郎织女传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多地入选国家级非遗的结果不难看出,关于这个传说真正的发源地,恐怕很难有唯一的答案。

  西安的“牛女传说”:“石爷”会尿炕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牛郎织女传说”,2010年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今年4月曾赴当地考察这一民风民俗。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南沣村有两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石刻像,当地人称之为“石婆”和“石爷”.据介绍,这两尊石刻像距今已2100多年。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8年),这里就建成“石爷庙”、“石婆庙”.千百年来香火不断,至今还保留着七夕祭祀牛郎织女的大规模民俗文化活动。

  “石婆庙”,也叫“织女庙”.在庙门外的墙上,贴着一大张红色的纸,上面记录着村民捐建这座庙的功德钱数。步入院内,可以看到一块很大且平整的石头,村民介绍说这是“石婆”和“石爷”睡的床。有人指着石上的一条沟痕说,“这就是石爷当年尿床留下的”.如此朴拙的传说,令人不禁发笑。

  步入殿内,可见有人值守的织女石像和功德箱。石像穿着衣服,走近观察可以发现其造型、线条颇为粗犷,以至于有人发问“这是石婆还是石爷”.

  村民们介绍说,每年的正月十七和七月七,这里人山人海,香火很旺。求升学、求婚姻、求生子的都有,而且很灵验。

  有研究文章就此称,“牛郎织女传说”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当地逐渐形成了每年两次大型活动(正月十六,一说是正月十七的牛女结婚。七月初七相会),以及每月初一、十五到庙里去的惯例。

  专家谈传说多个“发源地”:没有绝对的真

  前述多个地方都自称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那么究竟哪个地方才是真正的发源地?专家表示,牛郎织女并没有真实人物,传说本身就是有流动性的,没有绝对的真。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萧放说,传说是民间文学,是口头的、流动性的。在传播过程中,某个地方把传说和地方风物结合起来,就变成正当的,就要尊重它。不能用真假来判断,没有绝对的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8月23日 13:5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版《灰姑娘》缘何堙没 两岸“三老”谈中华文化
下一条: ·王知三:伏羲文化与伏羲文化圈
   相关链接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
·[初笑宇]互联网语境下牛郎织女的异文及流变·[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
·[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曹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媒人形象分析
·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