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访国际民间艺术大师杨洛书先生
文/片 本报记者 杨万卿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晓东
每年暑期,一些大学生都会到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并在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寒亭的杨家埠就是其中一个。这些年来,每次有大学生来,当地都会尽心接待,但是这些学生们在返校后就再也没有跟当地联系,学术成果也没有和当地分享。付出不少却等不来收获,这也成为不少大学实践基地面临的尴尬问题。
只谈理论帮不上地方
今年8月11日到8月14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戴淑妮老师以及徐玉婷、马心如、徐悠、刘慧慧、延青等七名同学来到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以“关于潍坊市杨家埠村民俗文化资源下旅游发展创新模式探究”为主题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
负责接待的是当地村委,徐玉婷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学习团队在当地村委盖好印章后,就自费安排边旅游边学习的活动。一群女孩子先是参观了杨家埠村的民俗文化产品,得知手艺也已经传播到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还学习了其旅游模式以风筝、年画等民俗文化为特色,发展至今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她很专业的说到,这也是新时期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和其他学习团队一样,学习心得之后就是提意见。
徐玉婷提到,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发现杨家埠村虽然艺术地位很高,但是很多外地人仍旧对杨家埠村不熟悉,这是很可惜的。虽然当地采取了相应的宣传方式,但传播力稍显不足。此外,单纯以展示风筝、年画吸引游客的方式较为单一。
这些来自海大的学子提出,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杨家埠村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增加各种能使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方式,比如在国内各地及国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扩大宣传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山东省内。同时,可以将乡村生活氛围与民俗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有杨家埠特色的旅游模式,比如完善农家乐活动、将旅游模式扩大到全村民参与等,让游客在领略到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在淳朴的乡村生活中得到放松。
从理论上讲,几个女孩子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最终因为杨家埠自身的各种限制,这条建议并没有得到实施。
实地走访杨家埠民俗文化大观园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2012年08月17日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