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多重视野交织下的《格萨尔》研究
——“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中方学者论文摘录
  作者:青海日报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19 | 点击数:9926
 

  诺布旺丹

  【简历】诺布旺丹,青海贵德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现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从事藏族文化与史诗《格萨尔》的研究工作,并担任藏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论文题目】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格萨尔艺人及其身份的嬗变

  【论文摘要】人类文化的传承经过了口传时代、书面时代和多媒体时代。格萨尔史诗演述艺人并不是伴随着格萨尔史诗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不同文明形态和历史文化的更替中逐步产生和演变而来,并经历了从云游艺人到半职业化艺人、再到职业化艺人身份的发展。在口传时代,格萨尔是全体部落成员对自己部族和祖先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是人们诗性智慧的产物。那时尚不曾有专司演述格萨尔故事的艺人出现,全体部落成员共同传扬史诗的大旗,正如有谚语曰:“每个岭国部落成员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格萨尔是一种牧业文明形态,它的主要流传地区在边缘的牧区。由于它远离藏区腹地,以书面文化至上的佛教思想一直未及此地,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口传文化的形态。公元十二世纪以后,佛教便波及到这些地区,开始了这些地区文化的佛教化改造。格萨尔演述也开始受到影响,集体记忆开始退却,少数具有佛教思想背景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史诗演述的行列,格萨尔史诗的演述也成为这些人的专利。这些艺人在各地云游吟诵,成为职业化艺人的雏形。后来随着“泛佛教化”思潮的日盛,格萨尔史诗出现了神授、掘藏、圆光、顿悟、智态化等富有佛教色彩的演述传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叶,在全国格萨尔主要流传地区建立了格萨尔的抢救、搜集、整理和研究的专门机构。这样,长期以来一直在偏远山区云游四方,吟诵格萨尔史诗的众多艺人也从此有机会走到历史的前台。先后有一大批艺人相继进入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工作。他们从半职业化艺人正式成为了职业化艺人。然而,职业艺人身份的出现使当下格萨尔艺人正在从职业艺人身份向多重身份转变,并且在都市化生活和后现代语境下,正在面临集体性“失忆”的困境。

  范子烨

  【简历】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1964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嫩江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1994),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1988),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学士(1985)。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尤其偏重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之研究。

  【论文题目】清代宫廷的蒙古音乐与乾隆皇帝的蒙古乐诗

  【论文提要】本文深入考察了清代宫廷蒙古音乐的历史渊源,结合蒙古音乐的现代遗存,从音乐学的角度深入阐发了乾隆蒙古乐诗的音乐特质及其文化意义。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还原了清廷吸纳蒙古音乐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其与北元宫廷音乐乃至蒙元宫廷音乐的密切关系,重点对明代岷峨山人苏志皋的《译语》和明萧大亨《北虏风俗》所反映的北元蒙古乐风进行了音乐学分析和音乐文献解读,肯定了漠北蒙古艺人史诗吟唱的存在;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塞蝉”与“绰尔齐”,论证清宫蒙古音乐与呼麦(浩林·潮尔)和胡笳(冒顿·潮尔)的关系,考察了胡笳的形制以及胡笳、呼麦在乐理上的异同;(二)《笳吹乐章》与“鼓喉而歌”,重点探讨清宫蒙古音乐《笳吹乐章》与胡笳和呼麦的关系,对《塞宴四事》诗中的《什榜》诗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对“什榜”制度的设置及其与国家礼乐乃至木兰秋狝的关系,也进行了揭示。关于《笳吹乐章》的重要配器之一口簧的形制和乐理,以及蒙元宫廷乐舞《十六天魔舞》在乾隆诗中的艺术呈现,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文章指出,蒙古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中的音乐和一种音乐中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音乐中的历史和一种历史中的音乐,由此我们能够发现音乐是如何书写并表征历史的。换言之,蒙古音乐在我国文化史上实际上构成了另一种历史书写方式--其本质乃是音乐形态的诗史亦即精神史。因此,聆听蒙古音乐,就是在聆听历史老人的述说。而满清在以强大的军事武力征服蒙古民族的同时,实际上也被蒙古民族征服了,那是一种消弭了刀光剑影的富于诗性之美的音乐文化的征服。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风云的剧烈的变幻中,一个伟大的华夏古国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体得以构建起来,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角巴东主

  【简介】角巴东主,藏族, 1950年12月生于青海共和县,大学本科。省文联原副主席、巡视员,省《格萨尔》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格萨尔》学会副会长,中国藏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海省《格萨尔》学会会长,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青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共青海省委党校聘请教授,青海省政协咨政室咨政,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格萨尔》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藏汉文出版和发表专着、论文、整理本有40几种,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诗《格萨尔》、藏族民间文化、藏族宗教文化等。主持和参与10几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论文题目】解析一场奇特梦境升华为《格萨尔》神授说艺人的奥秘

  【论文摘要】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经过漫长的历史而依然绽放着永恒的光辉,其主要原因是依靠说唱艺人的口头的流传才得以传承。若没有这些说唱艺人口头的故事创作,也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内容生动而又丰富的《格萨尔》这部长诗,对于作为研究这史诗巨着的我们来说,把这些说唱艺人的口头创作一一记录下来,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随着《格萨尔》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至今可分为《格萨尔》创造和《格萨尔》传承,以及艺人传承者的历史。特别是将艺人分为神授艺人、圆光、伏藏、吟诵、传承等。在这方面有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将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着眼于神秘而抽象的神话及经由一场奇特的梦境而转变为着名的神授说唱艺人。

  一、神授艺人的神奇梦境。我国藏区有许多《格萨尔》说唱艺人,但要说到神授艺人那就为数极少了。为了方便了解这些《格萨尔》神授说唱艺人为何从一场梦境之后突然能随口道出百余篇《格萨尔》史诗,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明确他们为何要步入艺人之路的简短的历史渊源。

  二、神授艺人独有的特性。 <一>隶属神授说唱的所有艺人都对佛教三宝和当地的山神、对莲花生大师和格萨尔王有着无上的信奉与崇敬之情。<二>所有的神授艺人都有很强的表达才能,他们都能说许多部《格萨尔》部本,例如青海艺人才让旺堆就能说140多部《格萨尔》部本,青海玉树艺人达哇扎巴则更胜一筹,他能说150多部该史诗部本。<三>神授说唱艺人几乎都是天资聪明,表达清楚,且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他们甚至记得童年时期唱过的民歌及谜语。<四>大多数神授艺人都出身于贫寒的家庭,童年时期遭受了很多的苦难,甚至连温饱问题也成了他们烦心的事。

  三、神授的神秘内涵。一个平凡的人经由一场梦境而成为着名的神授艺人,对这一神奇过程的研究,许多《格》学专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四、神授艺人与巫师的相同特征。凡是《格萨尔》神授说唱艺人都曾经历过一场奇特的梦境,并是从这种梦境中而成为艺人,在这之前他们所有的人都信奉和供养格萨尔王及莲花生大师,对其进行磕头、摆置供品,不然艺人将无法自如地说唱《格萨尔》史诗,这一点与藏区的巫师有极大的相似性。巫师在做法事之前也要对自己的上师及山神要进行磕头、膜拜。否则神灵无法进入他的体内操控他,在这一宗教膜拜仪式上,神授艺人与巫师有着极大的共性。五、奇特的梦境出现的渊源。神授艺人达哇扎巴、玉梅、才让旺堆、扎巴、桑珠、斯塔多吉等都曾在童年时期做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睡梦,并由此而成为名扬海外的《格萨尔》说唱艺人。若问他们的梦境之中为何出现格萨尔王的故事,这要从唯物主义和科学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现在国际、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人类的梦境有很多的研究,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做梦;梦是人在睡眠时一种及其平常的心理状态。欧洲着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对外界预见性的心理感应,具体来说是目标的实现状态,通过凭借以往经验,在隐匿的状态中渴望实现目标的心理。我国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在科学实验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我们常常用尽全力也想不出解题的方法,却能在一些不经意的梦中常有灵感的出现,这说明隐匿思想的存在与功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网-青海日报 2012-07-19 13:59:0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相聚一堂,共论“格萨尔与世界史诗”
下一条: ·“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圆满落幕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