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耗时长 历时7年编撰地名大全
南京市地名办主任雍玉国说,地名虽小,影响却大、故事尤多,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作用,是历史发展的活化石,“看着这一千多页的大部头,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南京地名大全》成书花了7年,但准备工作从1980年就开始了。”雍玉国回忆说,1980年至1982年、1988年至1992年,南京开展了两次地名普查,摸清各类地名的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市、区县两级地名档案。市地名委员会从1999年即启动了《南京地名大词典》的编写工作,为《南京地名大全》的编撰奠定了基础。2005年至2010年,在《南京地名大词典》的基础上,将地名收录范围由老城六区扩大至全市13个区县,进一步增强图书的专业性、文化性、实用性、全面性,至2010年10月,《大全》初稿完成,第三阶段(2010年至2012年):认真校对审读,精心设计印刷,《南京地名大全》正式出版。
人才缺 地名专家库亟待扩容
在2006年8月,现代快报曾与南京市地名办联合开展了“海选老地名”评选活动,吸引了数万名热心读者的参与,可见南京市民对老地名的特殊感情。“遗憾的是,南京地名专家库只剩下我们这批老人家了。”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前任会长、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马永立,今年已经74岁了,他一直在关注《地名大全》的编写工作,“吸纳培养年轻的地名学者迫在眉睫。但让我们头疼的是,既要熟悉南京古今地名,又要通晓南京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掌握地名管理工作,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寻。”
据悉,南京地名专家库成立于1999年,现有7名专家,平均年龄接近70岁,主要由高校教授、地名部门的退休人员组成,今年以来,市地名办一直在全市范围内招纳地名专家,却只有一名南京大学的年轻教授加入。
马永立说,早在1988年,南京大学曾受国家民政部委托,办过两届地名学专业,当时是从大二的学生中分流了一批学生到地名学专业的,但是后来招生时因为很多人对地名的不了解,导致招生都没招满,最后不得不停办。此后,国内没有大学设过地名专业。他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地名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出门找不着北的小问题,更可能是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为此,他呼吁政府要重视地名工作、地名文化,增加对地名工作的投入,培养后续力量。
保护难 地名规划应与城建同步
古老地名消亡危机,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玄武、白下、秦淮、鼓楼、下关、雨花台等六城区的废旧地名档案中,共记载了消失的老地名1900条左右。“尤其是这15年来,南京已经有180多条有历史含义的路、街、巷名从地图上消失。”为此南京近年来先后推出“老地名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千年古镇竖碑建亭”等活动,但遗憾的是,纳入保护名册的112个老地名,被重新启用的只有三四个。
马永立说,目前,南京还没有把地名规划做起来,“我们的地名工作一般都是事后命名,也就是等工程结束后,再进行命名,这就出现了以建设工程项目作为临时地名的做法,比如南京人都知道有个‘四环路’,可是在地图上你根本就找不到这条路!还有,不少南京人搞不清‘纬七路、纬八路’究竟是指哪里。”
马永立认为,应该是城市规划到哪里,地名规划就跟到哪里,这样一来,在命名时可以先考虑重新启用老地名,使之重放异彩,传承地名文化,增加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厚重感。
南京地名问卷,你会答吗? 这些地名生僻字你会读吗?
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南京的人而言,南京的地名大多耳熟能详,但凡事总有些例外,比如下面这些地名你都会读吗?
西旺壒
方位:溧水县石湫镇光明村
不读xīwàng ài ,应该读xīwàng zhuāi。壒(ài)是尘埃的意思。但是在南京地名中多读zhuāi。这里“壒”是古代村庄通名。
戈家凹
方位:铁心桥街道马家店村
你是不是读成gējiāaō?错了!凹是个多音字,可读aō,可读wā,这个地名应该读gējiāwā。在南京除了戈家凹外,还有断山凹、红土凹等,在南京地名中,这个字不读aō,而是普遍读wā。
另外,南京地名中还有些特殊读音字。如“郄”原本读qiè,但在南京市境内多读qì,在江宁区上峰郄坊一名中读qū。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 2012年07月1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