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廖翊)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12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中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元上都遗址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元上都遗址满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世界遗产委员会充分肯定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状况,并认为遗址管理效率正在得到持续强化和提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遗产申报的最根本条件就是遗产要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元上都遗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遗产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关厢、铁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树墓群等。缓冲区面积约1507平方公里,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具备很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据介绍,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此建开平府,1263年升为上都,曾作为元朝第一个都城和夏都。元上都遗址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以其位处中原农区与亚洲北方牧区交接地带的地理特性,在13到14世纪游牧民族从军事征战转向王朝治理的过程中,见证了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独特产物——二元文化。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精髓结合于一座城市的杰出范例,其游牧与农耕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童明康说,元上都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密切关联,元上都遗址所在地至今仍传承着游牧文化的传统和体现自然崇拜的“敖包祭祀”,它还作为梦幻花园Xanadu这一文化符号的原型闻名于世,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童明康表示,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进一步丰富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类型;促进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区域平衡,推动遗产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体现中国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相关报道】
中国元上都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网 2012年06月29日23:21
新华社快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29日讨论并批准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蒙古元上都申遗成功 国家文物局发来贺电
新报讯(记者 辛 一) 记者29日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了解到,6月29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一致通过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元上都遗址成为中国最新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42处世界遗产。这一曾经在7个世纪前作为蒙元帝国时期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元上都,再度获得全世界的关注。6月30日,全区各地有关元上都申遗成功的庆典活动将陆续展开。
欣闻元上都遗址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国家文物局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来贺电。贺电称,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一大喜讯,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荣誉和骄傲。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欧亚文明结合的典范,是蒙古族13~14世纪时期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都城,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我区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区文化遗产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推动我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自治区文物部门和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政府,以元上都申遗成功为新起点,认真履行国际遗产公约,进一步做好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2年06月30日 00:12:20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