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端午四大名城的文化“接力”
  作者:记者 刘雷 桂国 王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4 | 点击数:7003
 

  黄石市

  西塞神舟会最为原始古朴

  连线《长江日报》记者 黄征

  【端午渊源】

  “西塞神舟会”又叫“龙舟会”,是最为古老的民间节祭活动之一。每年从农历四月初五到五月十八举行,长达40天,其主要内容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每年吸引长江中下游地区4万人自发参加。点光、巡游、祭祀、唱大戏、登江等民间文化活动,颇具特色。

  【保护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介绍,四地(秭归、黄石、汨罗、苏州)的赛龙舟风格各异。其中,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最为原始、古朴。

  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志坚介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洑村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至今,仍是当地百姓自发组织参加的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

  “和其他地区不同,西塞神舟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比如仪式之前,人们将纸糊篾扎的108个‘神仙’送上船,这其中的64个‘正像’不仅有名有姓,还有不同的任务。”吴志坚说。

  湖南汨罗市

  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

  连线《潇湘晨报》记者 胡颖异

  【端午渊源】

  屈原在汨罗江的悲壮一跃,在中华历史之河中积淀出厚重的龙舟文化。

  据了解,汨罗江畔的端午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谚。

  【保护传承】

  “预备,开赛!”随着一声锣响,汨罗江边的观众沸腾了。在似火的骄阳下,江中4支龙船奋力飞驰,掀起阵阵波浪。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汨罗开幕。来自京、粤、鄂、台等地的99位屈学家、上千名民俗文化研究人士齐聚龙舟故里汨罗,和2000多市民参与此次国际龙舟节。

  在湖南的汨罗江畔,每年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仪式。人们穿新装举烛火绕船三圈,“亮灯”祭鲁班。然后抬着龙头祭屈子庙,最后挂红下水开始赛龙舟。汨罗市处湖南省东北部,紧靠南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是“中国龙舟名城”。也是伟大的诗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的地方。

  屈原纪念馆徐馆长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退进之间。年轻一代能否对传统节日保持应有的热情,是非常紧要的。

  记者 刘雷 桂国 王鑫 连线报道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2012年06月 23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五月五 划龙船 过端午
下一条: ·吴地端午节文化习俗与众不同 苏州公祭伍子胥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