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仲富兰]第一是保护,而后才可说“创意”
  作者:仲富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13 | 点击数:7336
 


  现在上海列为国家级名录的有松江顾绣等49项,列为上海市级名录的有157项,列为区级名录的有300项。

  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是永恒的。对于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从上海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第一位的任务是保护,而后再论文化资源创意——文化产业当然需要
融入新的手段、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但文化创意并不意味着推倒重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凭空杜撰,伪造历史。

 

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七宝皮影戏鲁海涛 早报资料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顾绣孙湛 早报资料

 

  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谈起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上海列为国家级名录的有松江顾绣等49项,列为上海市级名录的有157项,列为区级名录的有300项,其实这列为非遗项目的只是上海文化资源的一小部分。

  上海是气象万千的文化之“海”,“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些已经列为“非遗”项目的,实在不值得上海文化人骄傲与自豪,更何况其中还有官员的政绩展示、民间艺人的利益牵扯,不说也罢。

  文化创意

  并不意味推倒重来

  保护一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其现实性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的文化记忆。为什么要保护与利用上海文化资源?因为要保护我们的前辈,保护一代又一代为上海文化呕心沥血的学者、艺术家、艺人乃至平民百姓的文化艺术创造。上海之所以有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溯源于上海这方土地土著先民的文化创造,以及上海开埠后在独特社会环境中别具特色的文化创造,保护上海文化资源,是对上海先人的尊重,是对于上海历史的尊重。千百年来,上海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不断地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作品,反映了上海人日常生活的社会风情和文化记忆。

  上海开埠后数百万国内移民来自中国南北各地,特别是江浙皖这些经济文化水准长期领先的地区,所以这些移民既有较高的素质,也不乏相互间的竞争和融合,因此其文化内涵表现在:中西风尚的混合交汇,对待洋人的平和态度,各地商帮的聚合效应,精于算计的理财意识。各地移民集聚上海,经过碰撞、交汇,甚至经历过痛苦的煎熬和历练,最终形成的城市传统,凝聚着几代上海人的民风民俗,充分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内涵。这种在商业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民处事风格和处世态度,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而弥散在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得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用这样的观点来看上海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如今的上海尽管高楼大厦林立,铅色的高楼大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固然可观,但不可能长久,而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却是永恒的。一代又一代的老上海人的历史和文化,体现着上海长盛不衰的魅力与个性。在这些老屋老街的背后所隐含着的民俗民风、独特景观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我是出生在徐家汇老街上的一户平民家庭里的,如今我站在港汇广场,放眼望去,满城尽是购物城、名品街、写字楼、银行、商场、超市等,上海还剩下什么呢?如果我们仅有的这些城市记忆也消失了的话,外来的人,包括外来旅游者对上海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传统还能有什么体会呢?

  上海文化资源是上海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觉得第一位的任务是提出文化遗产保护,而后再论文化资源创意。说到文化创意,如今这门产业如火如荼,正在成为拉动上海未来的高新产业,成为上海在新的时代的亮点。文化产业当然需要融入新的手段、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但文化创意并不意味着推倒重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凭空杜撰,伪造历史。对当下快速而急骤的城市化,笔者无言,我想,可以留待后人去评判,留给历史去检验。

  当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步入同质化时代。当前些年旧工厂改造成创业园区时,人们颇觉新鲜。但时间一长,名目繁多的“创意产业中心”、“先导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艺术区”、“时尚设计广场”……令人有审美疲劳之虞,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而且也涌现出不少货真价实的创意品牌,否则大上海“设计之都”就没有了基础,但恕我冒昧,这个产业如今同质化的倾向也令人忧虑,表现在:一是没有个性,缺少了个性也就缺少了独特魅力;二是成为圈地做房地产生意的最好代名词,也令人感觉困惑。

  首先,文化资源具有法律属性。台湾地区叫“智慧财产权”,大陆叫“知识产权”,我想,智慧、灵感、顿悟这类东西,我称之为“灵感智慧”,将两者之一的某一项单一思维方式,发挥到较高的程度,特别需要个性和智慧的火花,许多人不服气,其实,创意的品质在于思考与践行,如同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许多人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拿起桌子上的鸡蛋竖了起来,他说,就像这个竖鸡蛋,你们想不起来,或者想起了不去做,我做了。社会科学之中的新的创造,也许就是几个字,或者一个思路,但也许它要消磨一个人毕生的精力与智力。学者与贩夫走卒,艺术家与商人,音乐家与政客,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灵感智慧”的高下。最先提出一些智慧创见的人,应该有他的知识产权。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抄袭、复制成为司空见惯,上海做了个“新天地”,各地都有类似的构筑物,有的色彩、格调都极其相似。据了解,在江南,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工作不落实,村镇在建设时又没有章法,许多人在建房时也是“拿来主义”,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显得雷同,村镇建设缺少特色。创新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不愿意吃苦受罪,满足于复制抄袭,简单省事。要知道好的东西永远是呕心沥血的产物。

  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上海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确实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与保驾护航,可以说有太多的题目值得用心去做,有太多的想象值得期待。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2-06-11 00:3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付裕]唐卡:市场新宠的逆市突围
下一条: ·朱大可:女娲遗骨和旅游考古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