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以下简称“讲座周”)将围绕“活态传承,重在落实”的主题,于2012年6月9至18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连续举办10场专题讲座。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2005〕42号)(以下简称《通知》)印发。《通知》明确了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过去六年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先后举办了大型展览、展演、论坛等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为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促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开始实施,标识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向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为了使公众能够进一步了解《非遗法》的原则和精神,并从法理、学理的角度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讲座周”将邀请10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分别从工作实践、立法保护、专题研究(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方面,向公众全面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情况。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主讲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全面介绍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实践及其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先生主讲的《中国人眼中的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中元节和俄罗斯旧礼仪多声部民歌为个案,分析社会历史条件对传统习俗影响的机理、文化传统延续的外部条件与内在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世界化等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先生主讲的《找回祖先的声音--中国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中国民歌形式的丰富性和歌者情感表达的独特性,提出对文化自尊、文化自觉和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女士将以《依法保护、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回顾《非遗法》的立法进程,并提出依法保护、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康玉岩先生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为题,讲述传统舞蹈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传承人保护的重要性。其他几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文峰先生的《中国传统戏剧与民俗的依存关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现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先生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与保护的进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邱春林先生的《技艺因人而存在》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先生的《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引导听众从不同的视角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以及保护实践的针对性。
为了使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的专业内容,主讲人的专题讲座将结合图片、视频,甚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演示来进行。
“讲座周”活动是文化部主办的第一次面向广大公众的普及性讲座活动,兼具学理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旨在促进大众文化自觉的一种“文化遗产日”活动形式。
文章来源:央视网 2012年6月5日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