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叶飞:东京取消“樱花祭”之惑
  作者:叶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8 | 点击数:3323
 


  东京的樱花开了。往年,短暂几周的樱花季,东京满城尽是赏花人,市民在飘雪般的樱花下,席地宴饮,赋诗唱歌,感怀樱花稍纵即逝的美艳。今年,这样的光景可能消失。上野公园每年1200多棵樱花盛开之际,吸引150万以上游人参观。然而,前不久,上野公园门口出现一纸通知,大意是鉴于日本东北地区遭大地震之难,今年的“樱花祭”活动取消,同时请赏樱客不要在花下宴饮作乐。此外,东京其他一些赏樱名所也出现了类似的“自律”提醒,邻县纷纷宣布取消夜间赏樱盛事。这种“自律”之风愈演愈烈,甚至连夏季的东京湾花火大会也面临中止之虞。

  取消“樱花祭”的景点或许自有他们的考虑,除了受到地震的影响,可能还涉及供电困难和安全问题。但是,这一举动还是令许多东京市民感到困惑,也让其他国家喜欢樱花的人们感到一丝遗憾。与东京樱花同期盛开的,还有华盛顿的樱花。一些美国人感叹说,看到这些樱花,就立刻想到了日本。今年的华盛顿樱花林前的景象与往年大为不同,人们聚在一起,不再只是看看花木,而是借机向日本大地震表达悲伤,许多人在为日本祈福。笔者身边的一些朋友也认为,“樱花祭”意味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地震并无很多冲突,从灾难中恢复正常的生活,也不是件坏事。

  一些经济学家从重振消费信心的角度质疑取消“樱花祭”是否合理:大家如果不出门、不花钱,只会使经济更加低迷,灾区重建也将陷入迟滞。民众一方面在震后消费欲望低落,另一方面,由于对未来就业和收入前景的担心,消费信心也出现恶化迹象。当前,消费本身就是支援灾区的最好方式之一。“樱花祭”的取消令他们担心,过度的“自律”将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反过来妨碍灾区重建和复兴。地震、海啸、核辐射已经给日本工业、农业和渔业带来重创,日本政府3月下旬发布的损失预计显示,仅地震、海啸造成的直接损失就高达25万亿日元。而如果考虑核辐射、电力不足带来的长远影响,损失将远不止这一数字。受停电、物流和供应等因素影响,日本首都圈餐饮业和旅游业也饱受打击。以往一到晚上灯红酒绿的东京银座,如今游人寥寥。东京以北的栃木县日光地区向来是旅游胜地,震后至今游客数量只有往年同期的1/10,即便是没有受灾的关西地区,也出现了游客骤减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限制赏樱和花火大会等活动,实际是在限制难得的拉动消费机会,自缚经济恢复手脚。

  “看着怒放的樱花,对灾难的恐惧之心或许有所缓和,甚至给人以前进的力量。”一位作家这样写道。以前,在日本,樱花凋谢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花瓣纷纷飘落,树下便响起一阵欢呼声。眼看心爱的花儿随风飘逝,不仅没有伤感,还以沐浴在这种花雨中为幸福快乐,日本人欣赏的正是樱花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这也与日本人拼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观不谋而合。笔者以为,取消这种持续多年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还可能给人带来不好的心理影响。与其说“樱花祭”时大家是在赏花,不如说是赏花让大家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庭日”和“友谊日”,在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此刻,这种温暖也是不可多得的。现在,日本人需要的可能不光是政府给力的重建,他们更需要来自心灵的安慰和压力的释放,“樱花祭”何尝不是一个提振并凝聚民族信心的机会呢?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4月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
下一条: ·历史街区保护需解决五方面问题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