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
  作者:黄月平 整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29 | 点击数:6614
 


修家谱,是源自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传统,在革命年代曾被取缔,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地方日渐恢复。
对这种恢复该怎么看?对家谱的功能、价值和缺陷又该怎样科学认识?

  ■修谱热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家族意识和集体认同感的增强

  徐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虽然现代社会削弱了旧传统的某些层面,然而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旧传统的某些层面有时会被再度提出和强调,以解决文化断层的危机和建立新的集体认同。当代家谱的续修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寻根问祖”。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同胞,谱牒是其保持血缘记忆、认同中华儿女的重要凭借,正是谱牒,建立起他们与祖国故土的缕缕亲情,这也就构成了续修家谱的外部因素。二是“饮水思源”。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震荡所引发的紧张感,以及信任缺失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则是续修家谱的内部需求。一旦一个人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只能在血缘集团内得到满足的话,他们的个体意识便往往依赖于家族意识,便会自觉地把“光宗耀祖、扬名显亲”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家族、父母,其突出表现就是“饮水思源”、“不数典忘祖”。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今天的人修家谱,反映了宗法制解体后、市民社会没有形成的社会形态下,个体的人通过依附一定的集团,从而面对社会的需要。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结社”权利的实现,但非现代社会的具有权利义务清晰界定的结社。然而从个人对“团体力量”需求这个角度看,它反映出单个的人对前途有一种模糊的软弱感,对社会乱象有一种无力感,他们需要依附一定的集团,获得力量,让自己心安。通过修家谱,跟祖先建立连结,同一代人横向地建立连接,这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只要摒弃宗法制度中不健康的东西,还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

  ■家谱在农村仍然有序齿和团结宗族的作用,而在城市其意义就小得多

  曾亦(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家谱承担了宗族的两个基本功能:其一是把有血缘和姻亲关系的族人团结起来;其二是明确族人之间的尊卑名分关系。不同时代有不同方式去确认家族中的血缘和姻亲关系。事实上,族人流动性越大,越有聚集起来的需求,就越需要家谱。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流动性那么大就越需要家谱。所以我们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儒家文化复兴的时候会有兴盛宗族的风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修建祠堂,特别是浙江、福建一带。另一个方面就是编撰族谱。修撰家谱多分布在南方。建祠堂、修族谱这样热心宗族事业的人往往本人有钱、有地位,或者是有某种理想,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

  如今,家谱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会有序齿和团结宗族的作用。在农村,宗族对农村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比如说现在招工或办事情还会比较相信自己的老乡,有些乡镇企业和家族企业也是建立在血缘和宗族关系上。当繁衍的族人分散在几个村落或者有迁徙的时候,就需要编撰族谱。

  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血缘关系。在代表现代文明的城市当中,家谱的意义就小了许多。城市当中,家庭就是一个经济单位,而宗族不再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宗族中的亲戚已经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城市人因此就不会有修家谱的动力。另外,过去修家谱还有炫耀家世祖先的意味。但是现在连直系亲属父亲、祖父的关系都不那么强调,更不用说其他的亲人关系了。

  总的来说,农村由于种种生活需要必须不断地强化关于亲属和家族的记忆,但是城市就没有这样的必要。

  ■作为民间重要的史料,家谱具有哪些功能

  王鹤鸣(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今天,开发家谱资源仍然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首先是文物价值。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钞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

  其次是资料价值。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数量可观的家谱,不仅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即对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都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如对称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即源于皖南徽商家谱。

  再次,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

  最后是寻根价值。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自1996年底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海内外的数万名读者,其中不少都是为寻根问祖来查询家谱的。当他们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其兴奋之情真是难以形容。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北京日报 2011-11-28 09:11:4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古村之急:活态保护
下一条: ·叶飞:东京取消“樱花祭”之惑
   相关链接
·[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陈立仁 朱炳国 葛金华]祠堂与家谱的伦理永驻和伦理永恒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
·[谭钦允]广东家谱的民间信仰史料探述·[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
·[黄皓]民间家谱的当代沿承对记住“乡愁”的意义初探·[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方云]传统家规家训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李志斌]当代合阳农村修谱活动的调查与研究
·[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
·[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
·178个姓氏讲述迁徙故事·堂号:记载家族历史 传承优秀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