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青海省民俗学会在西宁成立。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当选为会长,马成俊(撒拉族)教授、米海萍(蒙古族)教授、文忠祥(土族)教授、喇海青(回族)先生、唐仲山(藏族)教授当选为副会长,鄂崇荣博士为秘书长,聘请贺喜焱、胡芳、霍福为副秘书长。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从零散无依、各自为政向形成学术合力、走向集约化发展的学术道路。
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日本民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台湾“中国民俗学会”、“中华民俗文化研究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等国内外50多家单位发来贺信。中国民俗学会在贺信中说,中国民俗学会与青海省民俗学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主办过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研究会,共同建立了高水平的民俗学研究中心,青海民俗学会的成立,必将对青海省民俗学学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促进民俗学为青海省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发挥民俗学在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做出积极贡献。
吉狄马加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宣传部,对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学会应通过对青海民俗的研究、整合和弘扬,为推动青海的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契机,为青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注入活力,为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贡献力量。
赵宗福会长在就任讲话中从区域、国家和世界三个层面对地方民俗学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中国民俗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地方层面(各地的)的民俗学研究基础和民俗文化土壤、国家层面(中国民俗学会及其相关组织)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组织协调和引领指导,世界前沿的学术眼光和理论方法创新。他还指出,青海民俗学会要立足青海民俗文化实际,放眼国内国际学术语境,坚守学科本位,不断追求学术品质和学术创新,努力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理论表述体系和学术研究实绩,为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和青海文化名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还就学会成立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学会目前有会员100多人,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近80人,是青海省各学会中学历层次和学术阵容最强大的学会。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