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陈祖芬]春节:团圆的仪式
  作者:陈祖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3 | 点击数:4424
 

 
 
 
    春节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来的?当春运启动,火车满载着思乡心切的农民工,车声隆隆,车声隆隆,那是春潮在涌动。春节,就是这么乘坐着火车,热热闹闹地来了。

    承载火车的那东南西北的轨道,好像我们这个民族的经络、命脉,团团圆圆恭贺新年,这是几千年文化的薪火相传。那西北东南的轨道,又好像盘根错节的树根,深深地扎进社会的基层。

    说起来,回家过年,也就是过个团圆年,吃顿团圆饭。但是,这顿饭吃了世世代代,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团圆饭。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团圆,大陆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叫“团团”和“圆圆”。春节已经成为团圆的一个仪式。大年夜一家子团圆,春节里亲友们团圆,春节前单位里团聚,春节联欢晚会开播时人们在电视机里外团聚。直到正月十五吃圆圆团团的元宵。春节,这个团圆的仪式才画上圆圆的句号。

    如果从春运火车的启动到正月十五的元宵,春节这个仪式,是相当长的。

    写下这些文字的昨天和今天,我收到中国作协和中国足协送来的春节礼物。在上海话里,“作协”和“足协”的发音是一样的。我这个上海人和人说起来便说不清作协和足协,越说不清越觉得似又膨胀出很多的礼物。虽然很难讲收到礼物和送人礼物到底哪个更快乐。如果电视台组织一场正方、反方的辩论会怕也辩论不清。洋人重理性,送圣诞礼物时附上购货发票,若不喜欢礼物节后可凭发票退货取得购物的钱款。国人重感情,送大盆的花,整篮的水果,情重礼更重。

    春节这个团圆的仪式,又是非常重的。

    春节既是一种仪式,自然有承载这个仪式的各种物品。前几天我去京城的几家小商品市场,都已成了中国红的世界。不是满城尽是黄金甲,而是满城尽是中国红:剪纸、对联、中国结、灯笼。拥拥挤挤的顾客,一个个兴致致、红扑扑的,也都像一个个走动的红灯笼。有洋人对洋人指着四方惊呼:People! People! People! People!(人!人!人!人!)

    People之一的我,抱了各种中国红回家。不过就是觉得作为春节的承载物,还是太少新意,还是不能精彩纷呈,还是不能给人更多的惊喜。

    如何大俗而大雅?如何用魔棒一点使更多的民间艺术提高到让People和洋People像参观美术馆那样惊叹和回味和有长久的收藏价值?

    一如春运,什么时候,回家的列车,能变得优游而余裕?

    那么,当我们收集关于春节的记忆的时候,能感受民俗又感受精致,享受热闹又享受精彩。

    于是,春节团团圆圆而浩浩荡荡了。(全国政协委员 陈祖芬)

    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1月21日 08:34:01  

上一条: ·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年的春晚怎样?
下一条: ·新华网评:过年了,拜年了!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
·[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
·[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肖慧]徽州鱼灯的仪式展演与互动传播研究·[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王楠]仪式叙事策略与地方性实践:基于大理剑川太子会的考察
·[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王佳]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
·[王红莲]摆供:世俗食物的神圣化之路·[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