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吕微]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
——以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为理论支点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3 | 点击数:26562
 
“存在的觉醒“使得不同语言世界中的存在者可以从特定语言的侧面获得对人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本质直观”。就此而言,语言的翻译(比如rational 之汉译为“理性”)并不必定就成为不同语言共同体之间强制性、支配性的经验事件,翻译完全可以成为不同语言共同体之间通过存在世界的相互开启即存在者双方对语言世界的重新约定而达成对人类整体的、绝对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在更高层次上的新一轮共识。
langage、langue和parole的汉译就是汉语共同体因翻译事件的激励而导致的对人自身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觉醒而做出的新的自我陈述,以及与其他语言共同体共同做出的相互陈述。
早在1938年,陈望道就已经撰文将索绪尔的三个语言学概念langage、langue和parole分别译为:言语活动、话语、言谈; 1980年,高名凯将其译为:言语活动、语言、言语。{1} 高译继承了陈译langage 为“言语活动”的译法,同时,又创造性地用有着对仗关系的“语言”和“言语”这两个词汇翻译了langue和parole,从此这两个十分形似又传神的译法为汉语学界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2001年,张绍杰又将langage译成:言语行为。 2002年,裴文将langage译做:言语体系。 2002年,屠有祥又将langage、langue和parole分别译为:群体语言、整体语言和个体语言。 
 
      Langage      langue      parole
 
陈望道  言语活动         话语         言谈
高名凯  言语活动         语言         言语
张绍杰  言语行为         语言         言语
裴 文  言语体系         语言         言语
屠有祥  群体语言        整体语言       个体语言
 
这就是说,把langue、parole翻译成“语言”和“言语”,目前中国语言学、翻译学界已没有大的异议,关键是如何翻译langage,如果langage“包括人类全部的语言表现形式”,即langage既包含了langue(语言)也包含了parole(言语)(第三度教程,2001:Ⅶ), 那么无论将langage译做“言语活动”、“言语行为”还是译为“言语体系”都不十分合适,译成“……活动”、“……行为”使得langage偏重于经验性的parole(言语),而译成“……体系”则使得langage偏向于先天性的langue(语言)。
程乃荣认为:langage和langue“这两个词都(可)译做‘语言’,但是词义范围大小及侧重面不同,各有自己的习惯连用词,有时可以通用”;langue“一般用来指不同种类的语言,着重在语言的本质及语言的分类,也可用来指一个社会集团、一门科学、一个人的用语”;langage“着重于语言的运用和语言技巧的掌握,用途比langue广”。(程乃荣,2001:529)如此,那么,把langage译做“言语活动”、“言语行为”要强于译做“言语体系”。截止目前,我们的翻译家们还没有在汉语中寻找到或者通过汉字的组合创造出一个更令人满意的复合词汇来翻译langage。
但是,尽管汉语言学界至今没有发明出一个为大家所接受且比较满意的公认方案,但我们仍然给予了langage以一个截止目前大家都认为尚清晰的界定(langage“包括了人类全部的语言表现形式”,既包含着langue也包含了parole),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并非仅仅是从词的实体意义(词义)和经验应用效果(用义)出发来把握langage的内涵,尽管我们还没有找到绝对令人满意的langage的译法。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语言”和“言语”的译法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于是,我们就可以在已经具有相对稳定译法的“语言”、“言语”和相对译就的langage之间建构一种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制约的纯粹形式化关系,于是,我们就能够通过在本民族-本文化语言的形式化系统中“再建”和“在建”的新型的价值-意义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和解释langage。
具体来说,尽管我们无法确切地知晓langage是什么,但至少我们已经多少知道了langage不是什么,而这“不是什么”,正是我们从语言系统价值-意义的纯粹形式关系的层面探讨个别词汇所承担的具体的价值-意义的恰当途径。而这也就意味着,langage、langue和parole的翻译,首先不是一个在本文化中寻找与异文化有着完全对应关系的词汇以及在本文化中发现该词汇所规定的经验性客体对象的言语交流事件,而是一个本文化主体存在的语言形式对人类整体存在的纯粹思想-观念世界的整体价值-意义系统的重新分有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存在的自我陈述、自我约定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从文化间的立场对异文化的主体存在的先天形式——语言世界的阐释过程,更是一个通过从人类整体存在的理想境界对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自由的任意性创造与理性的约定性建构。
这是一个持续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建构过程。在本文化中发现与异文化近的具有似值的同义词并不难,难的是在本文化中构造出该词汇与其他相关词汇之间的价值-意义关系。也许,我们能够通过翻译的强制力量赋予langage以暂时确定的汉语词义,但即使如此,langage的汉译词义也会随着它在汉语系统中与其他相关词汇的相对关系的价值位置的变更而不断发生意义转移,而这恰恰是对langage在法语中所承担的价值-意义的补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相关链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张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语言能力·[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哈合列孜·赛勒克]哈萨克语-汉语民俗词语翻译·[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兰洁怡]浅谈南宁白话童谣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与保护传承
·[惠嘉]文本:具有构境能力的语言事件·[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
·[张筠]伟大的“言说”历程·[吴昉]变与不变:传统手工艺的媒材转化与融合
·五种少数民族语言版的4K直播国庆盛典电影问世·[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王丹]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研究
·饮水思源:土著语言和知识·[刘宗迪]丁山的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