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陶立璠]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
——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0091
 

  其四,中日农耕仪礼与农业生态的关系。日本在现代已由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化的工业和商业社会。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对农耕仪礼的冲击是很大的。在日本,农业人口只占全体人口的不足20%,在这不足20%的人口中,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更少,而且生产技术和过去不大相同。这样农耕仪礼不但在形式上产生了变化,而且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已失去以往的凝聚力。所以摆在日本民俗学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普查,将传统的农耕民俗文化保护下来,供未来认识历史之用。而中国,现在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仍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生产方式虽与过去比有了很大变化,但传统的耕作方式仍在传承。也就是说,中国的农业生态仍保持着传统的样式。在广大农村,农事信仰的气氛仍很浓,年中行事和农耕仪礼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西南诸省的民族地区,还保持着许多原始的耕作技术和信仰。从农耕民俗发展史的角度讲,此类民俗事象具有“活化石”的价值。目前,摆在中国民俗学者面前的任务,是要花大的力气,对现存的农耕仪礼作细致考察,尽力描述,并探讨其功能和价值。中国的农耕民俗文化,覆盖着中国80%以上的土地,影响着80%以上农民的心理和文化。也是一座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

  其五,中日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对比较民俗学的研究兴趣渐次高涨,这为民俗学的研究开拓了视野。民俗文化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世界各国的民俗文化由于传播上的原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和繁荣。从历史的角度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首先是从民俗文化的共同母体。目前,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先生提出的“一国民俗学”的理论,已有学者提出修正,这是民俗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民俗文化主要指农耕民俗文化,尽管现代都市民俗学在兴起,但农耕民俗仍然是民俗学研究的主体。此次中日农耕民俗文化联合考察涉及的范围很广,村落结构、家庭亲族、年中行事、农耕仪礼、民间信仰、民间文艺、人生仪礼、民间用具等无所不包。以此次考察为起头的比较民俗研究,必将会顺利开展下去。比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比较需要可比的空间与时间。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从历时的与共时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比较典范。如果从这种意义上讲,比较民俗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第28~3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相关链接
·[萧放]岁时节日·[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毕雪飞]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