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左玉河]由“文明结婚”到“集团婚礼”
——从婚姻仪式看民国婚俗的变化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9 | 点击数:29607
 

  五、简短的结论

  与晚清相比,民国时期婚俗的变迁是相当猛烈的。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婚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不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号,而且提出了“废除婚制”、“婚姻革命”的主张;二是婚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纳妾制受到猛烈批判,一夫一妻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三是婚姻日益自由,包办婚姻逐渐减少,自主婚姻增多,离婚更加自由,离婚案件增多;四是婚礼趋向简化,形成了一股新式婚礼取代旧式婚礼的大趋势:“文明结婚”的兴起及流行,新式婚礼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礼节越来越简化;30年代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的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为全国各地效仿。

  从旧式婚礼向新式婚礼的改变,不仅仅是结婚仪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婚姻性质和婚姻观念的变化。在人们婚姻观念未发生大变、传统婚姻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中,新式婚礼显然受到传统婚俗的抵制和阻挠。同时,新式婚礼为男女青年寻找幸福提供了机会,对于解放思想观念,促进人们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它并不能保证行新式婚礼者就一定能得到婚姻幸福。实行新式婚礼者,有些因为草率,婚后出现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当时河南新安县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讲平等,讲自由,女长十八没对头。尚时髦,尚风流,公园戏场去游游。自己寻,自己找,自由结婚都说好。后来丈夫又恋爱,居然娶个小奶奶。”[35]这首歌谣虽然是那些守旧的人们为了抵制新式婚礼而编出来的,但也多少反映了当时新式结婚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男女青年因社交氛围不佳,相互隔膜,因此出现许多“错误的恋爱”。“在从来不许男女交际的中国社会里,青年男女没有受过恋爱生活的培养和训练,对于恋爱,自难明确的了解认识”,往往一经相识便感情盲目冲动,贸然结合,“结果感受痛苦,竟至破裂的,很多很多”。[36]新式婚姻存在的问题,不仅给传统婚姻维护者以攻讦的口实,而且影响社会大众对于“婚恋自由”的看法和态度,阻碍了婚姻变革的正常发展。

  一生标榜自由主义的胡适极力鼓吹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但自己的婚事却完全屈从于母亲的安排:“吾之就此婚事,全由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37]这种矛盾的态度,并不仅仅是胡适一人所独具的,而是当时许多青年男女所共有的婚姻心态。

  应该看到,传统婚俗尽管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已经有了微弱变化,但在此变化中,习惯势力仍然是相当强大的。社会习惯势力对婚姻变革的阻挠作用还是很大的。他们极尽攻击新式婚姻之能事,对男女社交公开和自由恋爱进行责骂。有些人把倡导“婚姻自主”诬蔑为“教人淫乱”,有违儒家经伦;有些守旧士绅以“自由恋爱”为大敌,诅咒其为“善欲行为”,会导致“社会状况愈形不安,家庭之中愈多事故,男女之间愈多放纵”,因而“是人类社会的害物”。[38]这些封建卫道者对于离婚更是不能容忍,声称“离婚乃人伦之不幸……乱人生之大防,破恒古之常经,社会隐忧,莫此为甚”。[39]

  从总体上说,民国时期旧式婚姻还占绝对统治地位,不仅人数多,而且地域辽阔。即使如杭州这样的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40],更别说那些内地的城镇乡村了。除了上海、北平等沿海沿江和内地大中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仍然按照旧式婚俗行事,虽偶有采取新式婚礼者,也是极少数。而旧式婚制和婚俗下的许多恶习陋俗,如童养媳、抢婚、转婚、闹房、纳妾、守节等,仍然比较普遍。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民国婚姻礼俗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相比,无疑更是缓慢的。然而,如果将民国时期的婚姻礼俗与前清时代作一比较的话,就会清楚地发现,民国时期婚姻礼俗的变化还是非常剧烈的。文明结婚、集团婚礼等新式婚姻礼俗出现并逐渐流行,就是对旧式的婚俗婚礼的极大冲击。当然,因新式婚礼的冲击,民国时期的婚姻礼仪及它所表现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全国又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有些地方变革剧烈,新式婚姻礼俗占了主导地位,而有些地方却根本没有受到太多的西式风俗的影响。大体上说,汉族地区的变化,大于少数民族地区;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文化先进地区的变化,大于落后地区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上层社会的变化大于基层社会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

  民国时期旧式的婚姻礼俗尽管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陋习,但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式婚礼尽管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因为有着很多的优点和长处,却显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新式礼俗取代旧式礼俗的过程尽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变革旧式礼俗却是大势所趋。正因如此,民国时期的婚姻礼俗呈现出一幅异常复杂多样的图景。

  “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婚姻仪礼嬗变的主要特征。


  (作者简介: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后。10000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5-9-15

上一条: ·[吴晓峰]先秦嫁娶季节新论
下一条: ·[田兆元]秦汉时期东南学术文化的演变与地域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王圆圆]分久必合:从“拦门”二元对立元素看社会性别规范·[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
·[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
·[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张玉观]建国七十年,江南农村婚俗变异性调查
·[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刘菲]浅析现代化浪潮中的关中婚俗变迁逻辑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程慧琴 周莹茜]泰宁朱口镇“花轿迎亲”婚俗文化探析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
·[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赵娜]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文化小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