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车锡伦]明代的陶真、盲词、门词和明代弹词
  作者:车锡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1 | 点击数:22926
 

  ㈡《刘二姐》

  这个唱本最早见西湖渔隐编《欢喜冤家》(又名《贪欢报》,成书于崇祯十三年,1640)第9回〈乖二官偏落美人局〉记载,小说中称它是“刘二姐偷情的山歌”。今存清同治光绪间刊《新刻绣像刘二姐全本》。它开头的套头话和通篇七言诗赞的形式,同《醉月缘》传奇中的所载的弹词《薄命小青词》相同;书中说它是“山歌”,表明它是用[山歌调]演唱的,清代苏州弹词中仍唱这个曲调 。唱本的故事是发生在明弘治十八年(1500)浙江余杭县的一件“新闻”:屠户刘公的女儿刘二姐爱上了隔壁的青年朱三(廷松),二人结“私情”。二姐怀孕,同朱三私奔苏州。逃到吴江桥,馒头店光棍陈安要调戏二姐,二姐拒绝,惊动地方总甲,朱三、刘二姐被抓监禁。刘公发现二姐和朱三私奔,便带儿子刘章追赶,将二人领回,送到官府。二姐在狱中生下儿子,被放回家。朱三被关进杭州牢狱中,两年后得赦,夫妻团圆。

  这个唱本的文字很粗糙,也有文句不通的地方,但其中也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比如写刘二姐思春:“橘子开花无郎对,恼得鸡冠昼夜愁。夜眠孤枕介能长,九遍翻身到五更。四壁风声听不得,熬得心头有病生。蔷薇开花在东篱,凤仙含笑引才郎。槐树开花无郎对,日夜忧愁是木□。光光玉手托红腮,身靠纱窗弗走开。石灰下酒奴吃苦,熬得相思病重来。”这种比兴结合的描述,借鉴了吴方言区民歌的传统手法。写刘公执意要把女儿送官府,把一个不通情理的“屠户”发牛脾气,写得活龙活现:“刘公口里叫高声,送他官府抽皮鞭。刘婆当下叫刘章,总劝爹爹莫上堂。忍耐贱妾冤家女,免得人前闲话扬。刘公见话便摇头,拍手槌胸不肯休:若还不送官府去,便做七十二只老耕牛!”特别是写二姐出监狱与朱三离别的场面,一对恩爱夫妻生离死别,互相劝慰,十分感人;同时也说出了对世俗僧尼的否定:

  今朝夫妻相离别,未知何日转家门?

  姐诉情语劝郎君,同心念佛去修行。

  台上烧香台下拜,一年四季保平安。

  情哥见话便回信:莫信僧尼拐骗钱。

  烧香念佛有灵感,和尚道士上西天!

  当初做事不思量,如今苦了有情人。

  橘子剥皮郎害苦,切莫归家去恨人。

  恩恩爱爱许多言,你情我愿脱衣眠。

  夫妻不是今生定,五百年前结因缘。

  吩咐才罢一场亲,棒打鸳鸯两离分。

  大哭一场天地动,低哭三声神鬼惊。

  双双坐起哭哀哀,叠起黄连苦断情。……

  情哥送姐出监门,两行眼泪落纷纷,

  口吃黄连心亦苦,石灰缸里转翻身。

  情哥送姐出监门,鸳鸯分散不成群,

  切碎黄连份份苦,腿酸脚软步难行。

  情哥送姐出监门,回牢闷倒地中心,

  郎也死来姐也死,黄泉路上也同行!

  情哥送姐出监门,四眼珠泪落纷纷,

  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哀哀哭,叫郎君,洋洋苏醒再还魂。

  你若死时由自可,叫奴对面看何人?

  不要烦恼苦忧心,树高千丈总归根。

  在生不得为夫妻,黄泉路上也同行。

  深深暂别我情人,莫忘当初枕上恩。

  两 人抱首生离别,唯是一哭报郎君。

  [山歌调]是明代江南流行的小曲,多是唱“私情”。明末冯梦龙采编的《山歌》中大部分便是这类“私情”短歌。这个弹词唱本在叙事、写情方面,受这类私情山歌的影响,其中也有一些男女“私情”的大胆描写。这样的唱本,在封建卫道者看来,如《留青日札》中所说,是“淫词秽语,污人闺耳”,使那些被封锁在闺中的“大家妇女”,“引动春心,败坏门风”。

  清代的“弹词”,在康熙乾隆年间已经成为书场说唱艺术,但民间仍存在走街、撂地形式的“弹词”(或称“陶真”)演出和作为通俗读物的唱本,这类唱本多是唱“新闻”,开头仍保留“自从盘古开天地”之类的套头话。它们最后可能溶入其它“说新闻”的民间说唱形式中。

    (本文系“2003年说唱艺术学术研讨会”(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办,2003年11月)上发表的论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4-5-11 04:4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车锡伦]宋代瓦子中的“说经”与宝卷
下一条: ·[董晓萍]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
   相关链接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张柏惠]“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
·[张润平]岷州宝卷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周佳宁]明代冠礼的复兴·[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藏学专家:“格萨尔”研究最早始于明代·[纪德君]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之双向互动现象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