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黄文魁]论口述历史与人物访谈
——以黄现璠的访谈成果为例
  作者:黄文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7 | 点击数:20057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黄现璠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既注重收集和抄录残存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献史料,又特别重视收集“口述历史”资料。“口述历史”资料从何而来?人物采访为其唯一来源。可说“口述历史”资料获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无疑与人物采访的频度与水平高低关系密切。黄现璠一生中之所以能收集到相对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料以及运用这些史料在“还原”民族历史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关健在于他具有“逢人必问”和“不耻下问”的采访作风以及逐步积累起来的丰富采访经验和谈话艺术技巧水平。这同样是黄现璠中年后善于将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结合印证和补充从而进行史学和民族学论述以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条件。因而说黄现璠是中国当代最早运用“口述历史”资料从事学术研究和论述的先驱之一,绝非言过其实。正因如此,这为黄现璠突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而运用“三重证据法”创造了条件。所谓“三重证据法”,是指将历史文献、考古史料、口述历史或调查材料三者结合起来的治史法,这种治史法在黄现璠对民族史和壮学研究的大量论著中随处可见,尤以在自著《广西僮族简史》和遗著《壮族通史》中表现显明。关于“三重证据法”,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学科领域的一些学者相继提出过多种形式的“三重证据法”,例如饶宗颐先生提出:探索一个文化,必须将田野考古、民族学、异邦古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字的研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23]即主张从出土文献和实物中系统地整理“寻绎有规律的历史理据”。[24]杨向奎先生主张:纸上的文献材料、地下挖掘出考古材料和民族学的材料皆可作为史料证据。[25]汪宁生先生认为:文献、 考古发现、民族学资料、考古学的发掘皆可为古史研究提供新的实证,而语言学的分析可为古史研究(特别是民族历史及古代习俗的研究)提供有用资料。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调查来的资料,同样可供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进行类比。从而主张:研究中国史现在已不再限于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而应提倡“三重证据法”(文献、考古发现和民族学资料),甚至“多重证据法”,即有关学科所能提供一切证据均可利用。[26]叶舒宪、萧兵认为:纸上的文献材料、 地下挖掘出的考古材料以及跨文化的民族学与民俗学材料皆可作为证据而运用于历史研究。毛佩琦先生针对《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一书所撰的书评《历史研究中的“三重证据法”》中提出的“三重证据法”为:纸上的文献材料、地下挖掘出的考古材料和社会调查材料。马彪先生于2006年12月25日在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作题为《谈谈简牍学研究的三重证据法——以龙岗秦简与云梦禁苑为实例》的学术讲演中提出的“三重证据法”为:纸上的文献材料、地下挖掘出的考古材料和实地调查史料。彭裕商先生认为徐中舒先生运用“边裔的少数民族,包括民族史、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史料研究先秦史,即运用了“三重证据法”。从而主张“徐中舒先生是“古史三重证”的提出者”[27]笔者通过对饶宗颐、杨向奎、徐中舒等学者的论著细读,发现三位学者的主张及其学术实践,并未突破王国维的“古史二重证”中“历史文献”和“考古史料”的范畴。笔者理解的汪宁生提出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调查来的资料”;毛佩琦先生提出的“社会调查材料”;马彪提出的“实地调查材料”,包括调查所获得的文书、实物、口述三方面的资料。这些“调查资料或材科”显然是独立于“历史文献”和“考古史料”之外的第三重证材料,特别是口述史料。黄现璠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多次领导和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不仅采访过各阶层众多人物,收集到大量口述史料,而且还收集到大量调查材料(文书和实物)。由此为他广泛地将口述史料或调查材料用于治史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了他将历史文献、考古史料、口述历史或调查材料三者结合起来治民族史的“三重证据法”。客观地说,黄现璠生前没有提出过“三重证据法”,同时他将“三重证据法”运用到古史研究的事例不多,仅限于壮族古代史,但他将“三重证据法”运用于近代史和民族史研究的事例层出叠见。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历史学界,黄现璠是较早突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而运用“三重证据法”的实践者之一。有关这点,因非本论主题,権当结语余话,于此不赘。

  今年是黄现璠先生诞辰11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和民族学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

[参考文献]

[1] Grele, R.J.“Directions for oral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A]. in D.K. Dunway and W.K. Baum(eds.).Oral Hist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Anthology[C].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1996.
[2]贺勇.口述历史可补“正史”不足--口述历史:方兴未艾[N].中华时报(第B02版),2004-1-10.
[3]杨祥银.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与困难[J].史学理论研究,2000(3).
[4]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J].史林,2000(3).
[5]杨立文.口述历史刍议[J].纵横,2002(8).
[6]李中华.口述历史同样需要严谨和规范[N].科学时报(第B04版),2006-11-21.
[7]斯蒂芬·汤普逊.从记忆到历史――口述历史的世界(第三版)[M].酒井顺子译,日本:青木书店,2002.
[8]沈怀玉.口述史料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
[9]梁黎.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新中国的贡献[J].中国民族,2008(5).
[10]黄现璠(遗作).民族调查与研究40年的回顾与思考(上)[J].广西民族研究,2007(3).
[11]黄现璠(遗稿).民国秘史(即《民国史断片》).1948
[12]黄现璠.黔桂边民教育散记[N].广西日报(桂林版:“新教育”专刊),1946-12-29、1947-1-11.
[13]黄现璠(遗著).韦拔群评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歌颂“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现璠遗作〈韦拔群评传〉出版[N].南宁日报(文化版),2008-10-20.
[15]壮族首位大学教授为英雄韦拔群立传[N].中国新闻出版报(第B04版),2008-10-22.
[16]《韦拔群评传》出版座谈会在我市举行[N].桂林日报(文化天地版),2008-10-2.
[17]黄现璠(遗著).壮族通史(覃应机撰序文)[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18]周作明.无尽的思忆——回忆恩师黄现璠教授[A].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广西师范大学,1999.
[19]何英德.毋用扬鞭自奋蹄——回忆黄现璠教授[A].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广西师范大学,1999.
[20]邓炳荧.黄现璠——毋用扬鞭自奋蹄[A].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第14卷)[C].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1]黄现璠(遗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2]黄现璠(遗存采访笔记).扶绥、崇左等地调查采访笔记,1952(2).
[23]沈建华.三重证据法的抉发和证明——〈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导引[N].中国文物报,2005-10-12.
[24]曾宪通.古文字资料的发现与多重证据法的综合运用——兼谈饶宗颐先生的“三重证据法”[A].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古文字研究 第二十六辑[C].中华书局,2006.
[25]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人民出版社,1992.
[26]汪宁生.古俗新研(前言)[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7]彭裕商.徐中舒:“古史三重证”的提出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8-27.

(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On the Oral history and interview
  ——The interview achievements of Huang Xianfan as an example

  Huang wen-Kuei

  [Abstract]Oral history records the contents of the Oral personal personally experience , witnessed and personally heard,It contains many historical details that is historical documents have not been documented or recorded unclear.Historian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oral records to the parties or insiders,and through research,collate to the Acquired oral history and transformed into text,Can add real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inadequacy,So that the history shows a more spacious,more enrich,more complete,more comprehensive.In China's modern oral history of the early stages,emerged in a number of fruitful representative,One of them outstanding scholars,he is Chinese Modern famous historians Huang Xianfan.

  [Key words]Oral history;interview;Huang Xian-fan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9-11-8 15:30

上一条: ·[于萌]“口述历史”现状一瞥
下一条: ·[姚力]中国视域的口述史学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
·[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
·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中村贵]关于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中的思考·[中村贵]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